| 分类: 营销和商业评论 |
- 5日,深陷亏损泥潭的美国老牌汽车巨头福特汽车出人意料地宣布,波音前副总裁艾伦·穆拉利从福特家族传人比尔·福特手中接过“帅印”,出任福特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那么这次换帅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百年福特终于要将公司的帅位让给一个外姓人了,并且还是一个“外行”。49岁的比尔·福特(Bill Ford)传位于比他大一轮的波音61岁的副总裁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对此华尔街的反应是福特股价上涨了1.45%。
福特家族显然意识到,家族式管理并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比尔·福特尽管在上任之初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五年复兴计划”,但随后糟糕的业绩说明比尔并没有完成任务。
在今天发给福特汽车公司员工的电子邮件中,比尔·福特这样写道:“公司领导人选是我今年重点考虑的三大战略问题之一。我知道,我们很幸运地拥有一批出类拔萃的领导者在世界各地推动业务的发展,但我也确信,必须有一位曾经领导大型制造企业应对类似挑战的管理者,以他独特的能力和技巧带领公司重振雄风。”
比尔虽然没有能用过去5年的业绩证明自己的管理才能,但是,他至少是一位合格的董事长。德鲁克早就指出过董事会的核心任务就是寻找最合适的总经理人选,尽管我们还不能说穆拉利一定就是福特的救世主,但至少,福特已经迈出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步。“外行”拯救“内行”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1993年,郭士纳就是从那贝斯克――一家饼干公司――的CEO成为了IBM的救世主。事实证明,郭士纳比任何“内行”都要干得出色。
家族企业管理其实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在家族企业中,如果家族为企业服务,那么家族及其企业肯定会发展壮大;如果是企业为家族服务,那么企业和家族都不可能得到发展。在由家族管理的企业里,核心并不是“家族”,而必须是“企业”。
但为什么大多数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认识不到这点呢?我认为问题的根结在于,当一个企业做大之后――无论是哪种性质的企业――他们本身的性质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一个小作坊甚至小企业可以是私有财产,但一家大型的企业,除了私人拥有产权之外,它还具有公众性质。对企业所有者或家族而言,他们将不能仅仅顾及家族的利益,还需要顾及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员工的利益和顾客的利益。但这种认识,却正是不少企业家所匮乏的,他们往往以为,企业还仅仅是他们私人的,企业的一切还是为自己服务的,他们意识不到对员工,对社会的责任,甚至有时候还顾及不到小股东的利益。
家族企业究竟要如何管理?其实德鲁克早就为我们指出了方向:
1) 不能任人唯亲。
2) 必须在高级管理层聘用外部人。
3)非家族成员的专业人士必须享有“完全的公民身份”。
4)必须由外部人员作出继承人选的仲裁。
这是每一个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必须牢记的几点,它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振兴,同时也是为了家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