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开博:一种新生与民主展望
(2009-11-09 10:55:33)
标签:
官员开博民主刘泽斌博客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是快捷的表达方式和便利的互动形式。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泰州市常委陈国华都是“博客高手”。由此可见,如今政府官员喜欢在互联网开设自己博客的人越来越多。我以为,这是中国进步的象征,更是国家民主制度良性发展的象征。
博客的初衷就是谈及自己对世界的感悟,对周边事态的评述,对自己喜好的表达地。官员通过博客平台,可以拉近与平民的距离,及时了解民意,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起早在上世纪末期,时任某县级市市长的同学,通过网络开设了个人网站。每天晚间11点后,他都要亲自回答市民提出问题的帖子。“能够听到真正的声音,知晓底层的心声。”这是我这位同学的感悟。时至今日,他的网站依然“旺盛”,虽然现官至地级副市长,但依然不改初衷,周边百姓都了解这点。存在的一些遗憾是,网站由他人管理,成本较高。
而现在流行的博客就不一样了,没有成本。官员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充分展现其另外的一方面。就以昵称医生哥波子廖新波的博客为例,他的博文不仅表达了一般人的普通心理,同时作为一名医生,字里行间表达对中国现在医药领域的考量,真真切切关心百姓的疾苦。
而作为市委书记的张新实博客,倒像是一个橱窗,一个可以展示宿州全境的博客。从某种意义上讲,博文飘满了整个城市的利益,到是缺乏了个性的张扬。
不敢怎么说吧,官员开博客要高调保持自选动作的随意性,没有必要开展规定动作,否则就容易造成越俎代庖。还有一个必然要素,官员的博客是自己言行的表露,没有必要出现高谈阔论,平民能够看懂的就是百姓所关心的。反过来讲,出现一些言词偏颇,我们的“有关部门”也不得将其作为“收集罪证”的渠道。而作为百姓,更应支持官员的博客,同时要有一个端正的心理。因为,博客是反映心声的重要基地,而不是解决工作问题的必然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