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记:草根精神不死

(2009-10-29 12:40:00)
标签:

安徽

银山智人

巢湖

居巢

庐江

分类: 敬爱巢湖

——粗读《一棵小草》

十月九日,收到李桂芳老人寄来的邮件,欣喜不已。这是李老的作品,《一棵小草》和《梦》。《梦》还未读,至于《一棵小草》,我早有印象。一段时间以来,只要有时间上网,我都登陆李老的新浪博客,浏览那部带有自传性质的草根小说。

 笔记:草根精神不死

《一棵小草》的故乡,烔炀镇老街

两个迥异的人,在暗无天日的社会里,不幸地组成不幸的家庭,并让不幸蔓延几十年。那两个人,就是父亲和母亲。父亲不间断制造不幸,甚至动家法、上法庭;母亲无休止地承受不幸,直至进祠堂、当被告。尽管如此,母亲这棵小草,并没有被风霜击垮,她顽强、坚忍、乐观,最终冲破黑暗,见到光明。很遗憾,当母亲以巨大热情开始新的生活时,却再次面对不公正待遇。李老以写实,揭露了父亲的无赖无耻,借此进一步鞭挞了社会的丑恶;同时,多灾多难的母亲,因为善良勤劳被讴歌、赞颂。母亲的脸上,写着大大的“人”字,涵着我们憧憬的真、善、美。细读《一棵小草》,我为母亲的艰辛而心酸,更为生活中存在诸多类似母亲那样顽强的草根而自豪。柔弱的小草,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草根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小的时候,听妈妈讲既往的故事,总是伴随着“苦都受着缠腰身噢”的叹息,我一直不能清晰地感受。通过李老的小说,终于体会出老一辈人的艰难苦楚,终于领悟出叹息后面省略号的内容。虽说公道自在人心,然而,当事人所遭受的屈辱和磨难,谁能替代?谁予补偿?难道,以经受无尽苦难换取一点点唏嘘,是我们每一棵小草的必然命运么?这个问题,我无力回答。但是我想,谁也无法替代,补偿则无从谈起。只要后来人记得老一辈的奋斗历程,只要我们不忘根本,老一辈人就能够露出欣慰满足的笑容。李老的《一棵小草》,足以让先人含笑。

 

以现实的草根故事为蓝本写小说,并向读者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民俗画卷,一般年青人都未必有精力成就,何况已近八十岁的老人。李老一定腹稿了无数遍,付诸执笔,也必然耗费了大量的心血。这里头,体现了草根精神,草根精神不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