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的话题

标签:
银山智人巢湖居巢旅行旅游民居图片计划生育随笔昂云皖政策一刀切 |
分类: 随记随笔 |
无意中看见围墙上有块红牌子,驻足细看,原来和计划生育有关。大意是超生举报有奖云云,并提供了举报电话……心想,还是调整政策吧,举报只有威慑,很难说有多大实效。
(网络图片)
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从起初四、五亿,一下子蹿到了八十年代的八亿,膨胀速度太快,眼看着成为天文数字了。发展中的国家,短时间内无力解决庞大人口基数带来的社会问题。提倡少生、优生,控制人口增长,是当时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选择,施行计划生育政策势在必行,于是,计划生育被定位基本国策。近三十年来,由于基本国策不可侵犯,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好执行,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一个相对稳定时期过后,计划生育政策开始面临挑战。比如,贫苦的农村,他们不生儿子不罢休,罚无所罚;暴富的城市,宁愿被处罚也要生儿子,罚款再多他也不怕……传统思想使人念念不忘多子多福,隐性人口大幅上升,人口总数达到了模糊的十三亿。我想,这恐怕就是四处张贴举报电话的原因。
管理机构寄希望于百姓监督,是民主之举,也是无奈之举,其实也是难得奏效的措施。有条件不怕罚,没有条件也不怕罚,举报了又能怎样呢?当前,事关计划生育工作,还得从计划生育本身去考虑。老百姓为什么要超生?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固然不值一提。在农村,一个孩子无法确保农业生产无虞;在城市,一对年青夫妇将面临奉养四位老年人。当老年人群似乎大于年青人群之时,谁来安排农业生产?或者孩子不幸走在前面,白发人送黑发人,谁来替失独的老百姓考虑晚年生计?何况,计划生育政策全国一盘棋,走的是一刀切的路子,只是一味强调人口总数,并没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它必然衍生后遗症,给百姓带来思想上顾虑。社会保障并不完善、甚至近乎空白的情况下,谁能保证下一步平安无事?发动群众监督政策执行的想法不错,有没有实效惟有天知地知。
计划生育政策,曾经行之有效,但是,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也需要适当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譬如,某些地区人口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开始浮现等等。个人赞同施行计划生育,出于私心,也愿意举着“变化”的招牌,支持调整。本人属于一个小的姓氏,这个姓氏确切人口不过万把,长期抱着良民心态下去,这个小姓氏将逐渐消失。眼看着消亡了,还会心甘情愿地中规中矩么?计划生育的出路,在于对政策加以及时微调,否则,所谓群众举报,必将形同虚设——人口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数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