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行记之一 周瑜墓游记

标签:
皖居巢银山智人巢湖庐江周瑜墓小乔胭脂井旅游旅行昂云文史 |
分类: 行走江淮 |
相关博文链接:[原创] 矾山镇应该申报历史文化名镇
12月15日清晨,有雾,雾里的环碧公园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犹如蓬莱。望着隐隐绰绰的小桥和石舫,不由得想:庐江是一个好地方,我喜欢。
听说附近的周瑜墓园修葺完毕,待雾气散尽,我去转了一转。穿过环碧公园,眼前呈现一片仿古建筑群,重屋叠宇的,颇有一些气象。和许多文物保护单位一样,周瑜墓历经无数变故,朱颜屡改,逐渐的面目全非。所幸,时代进步,残存的土堆被精心呵护,并以它为依托,建设了一座美丽的园林。我在园子里来回走了两趟,感觉投入不小,花了不少心思,只是纳闷原先的周瑜雕像为何不见了踪影。难道那个形象与园林整体不协调?抑或雕像不合设计者的理念?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反正找不到。倒是园子里多了一口胭脂井,说是小乔守墓所用,很奇怪。关于胭脂井,最有名的当是南京鸡鸣寺那口,因南朝陈后主带着妃子避难而闻名,也称作辱井。和小乔有关的胭脂井,传说在乔老爷故居那里。坊间流传,孙策、周瑜逼娶乔家姐妹时,二乔曾在井边泣血而歌……
这些胭脂井,传递的都是比较凄美的故事,与周瑜墓搁在一起,似乎不太相宜。过去,也不曾听闻胭脂井相伴周瑜墓。细细想来,大概那里原有民用水井,墓园建设方不想填埋了事,于是天才的设计师作了比较合理的统筹,并且请来老学究,给它取了富有想象空间的名字。实际上,它仅仅是一口水井而已,充其量起个点缀作用。后来的专家学者,或者好事的游客,如果一门心思去研究庐城的胭脂古井,恐怕就要走入死胡同,再也出不来。文物的修缮、维护,是一项严谨、刻板甚至教条的工作,容不得半点诗情画意。修缮、维护的过程中,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会改变文物本身所承载的信息和蕴涵的意义,人们透过文物只能解读出扭曲的历史,而看不到真实面目。不晓得未知的将来,这口胭脂古井会否误导执著的游人。
现在,什么事情都强调以人为本,文物保护也不例外。周瑜墓被建设成为墓园以后,墓冢不再有侵蚀和位移的忧患,衍生出来的诗意景区,更能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算的上一举两得吧。可是,游人徘徊其中,虽有欣赏园林的喜悦,却也有探旧访古的淡淡闲愁。这种闲愁,屡次按下,屡次浮起,始终萦绕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