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银山智人巢湖旅游褒禅山华阳洞乌江霸王祠周瑜墓昭关王安石昂云皖 |
分类: 行走江淮 |
旅游旺季,许多外地人来巢湖参观,我们也忙里偷闲,看看身边的风景。春雨初停,晴空湛蓝深邃,山峦翠绿欲滴,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我们相约来到了褒禅山。和众多游人一样,知道这个地方,拜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赐。900多年以前,王先生途经巢湖,慕名游览华阳洞,产生了不少感慨,写下了著名的《褒禅山游记》,小山于是以些许身躯位列名山之林,真是山不在高,有文则名啊。
进入山岙,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褒禅寺佛塔,塔高九层,有凌云之势。看的出,那是一座新建的建筑,回头一打听,果然。原来,“文革”期间,古塔被冠以四旧恶名,砸了。毁废时,人们在地宫发现了珍贵的佛舍利,虽然得到紧急收藏,庙宇等建筑终究被夷为平地。据说,褒禅寺的破坏,是中国文物界和佛教界双重的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它和毗邻的昭关,以及巢湖地面的乌江霸王祠、庐江周瑜墓一起,被列为遗憾的绝响,人们每每提及,惟有扼腕叹息。好在时代变了,在相关部门的运作下,当地恢复了寺院,请回了舍利,重建了佛塔......于是,我们的面前又有了辉煌的庙宇。礼佛之际,我不由得想,过去的褒禅寺是什么样子呢?我所看见的能避免成为过去吗?后世子孙会不会要同样面对一座新庙宇,并且和我有同样的疑问?但愿历史不会重演!
褒禅寺旁边,就是王安石当年“有叹焉”的华阳洞。洞口有舒同题写的“天下第一名洞”石碑,而“华阳洞”三字,则是王安石的手迹。那里林木葱郁,溪水潺潺,非常幽雅。尤其是那清澈的溪水,自洞口汩汩而出,是地道的山泉,极其可爱可亲,分明有看一眼就能解渴的功效。山岙清爽静谧,洞内更是阴凉无比。一入山洞,登山带来的那点热意瞬间无影无踪。王安石先生所谓“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当年他与朋友们自后洞进入,走了一半,半途折回,使洞里多了一处“荆公回步”的景点。其实,山洞很普通,特别是现在借鉴江浙加以开发,险要的地方都进行了改造,使里面平淡无奇,尽管导游卖力地说成人童话,把每一处奇特的石头都附会了故事,到底索然寡味,千篇一律的溶洞开发模式真的该改了,好似江南古镇,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古朴,一个个成了穿朱带紫的乡间豪门。我们从前洞进入,自后洞走出(与王安石游览线路恰恰相反)很快就结束了行程,了却了到此一游的简单心愿。
游览褒禅山,最大的收获,是重温《游褒禅山记》,晚上,我认真地细看了下面一段文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王安石这一大段的叹息,涵盖了改革家复杂情怀,有世事难料的感喟,更有矢志不移的决心,发人深省。“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犹为值得一提,这话我的理解是:任何事情,下决心做了再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更不要半途而废!不是吗?“此予之所得也”,呵呵。
前一篇:春游浮槎山
后一篇:[原创] 无为,无为(无为游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