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任务提前完成,为了赶时间,节省科研经费,下午匆忙返宁,没来及好好看看宜兴。几年前的一名学生在该市工作并安家,知道我去了,欢喜得不得了,但我竟然没时间见他。
由于实验室先去的一拨人做了预先的工作,昨日顺利采好样。采样点位于考古遗址区,遵照考古界一向规定,不好随便发在网上。
今日上午,去考察了附近的善卷洞。同行的学生们上了一堂不错的地质地貌课。
这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洞穴,里为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
发育有地表溶洞泉、暗河,溶洞发育成层,据高程统计可分四层,洞内具有奇异的岩溶景观。相传在4000多年前,有位善卷先生避虞舜禅让,在此隐居,因而得名。
大门
洞内的灯光做得还行,但壁上刻的字、放的佛像等装饰较俗气。导游词科学性很差(门票含了解说,不让她说她也会不时地说上几句),又是像狮子啊大象啊...
大的石笋、钟乳石不太多,但还是挺壮观的
有些神秘
水平溶洞,发育于浅饱水带内
乘船穿过地下暗河,旁边的石幔、钟乳石等
暗河幽幽,坐在船上,不小心会碰到头
暗河出口
洞口的石陡坎形成的小瀑布
总体来说,这是很值得一看的喀斯特洞穴。不足的是,旅游开发中,为了布景,有时会有水泥浇筑的貌似岩溶景观的东东,让咱们这些专业人士看来非常不爽。整体布局设计中科学旅游的意识不强,这是中国自然景观旅游开发中的通病。或许,普通大众真的不需要??需要的仅是休闲的心情,科学,太累!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