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褚祺和他的万福园

标签:
转载 |
他的思想比他的语言出彩,他的文字比他的思想谦和
他说,人要熟读三十六计,可是对待朋友,一计也不要用。
他幽默,睿智,思维清晰,语速总是不急不慢,却很有感染力。
他说话的那种语调无人能模仿,那是属于他特有的小调调,也是唯一的。
他的笑声爽朗,会眯着眼睛微笑。黑色的短发总是在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
他的眼睛不大,却能让人感觉眼眸深邃,但更深邃的决不仅仅是眼眸而是他的思想。
他指甲干净,衣领、袖口没有污痕,永远的黑色皮鞋深色袜子,这是一个特别注重细节的男人。
他把他的“乐园”安在一个古老的园林里。这里有凝冻的静。
秦砖汉瓦所筑建的墙院,朱红色大门,灵通的石头,花园瀑布,小桥流水,久远的井眼,别致的凉亭。
还有一万株百年以上的石榴树,以及那许久许久以前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
他在他的“乐园”里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而他的花草也用心开的繁盛。
淡雅的小雏菊,零散的蒲公英,烂漫的蔷薇与太阳花在墙根开成一片,漫山遍野的鲜艳,最近他又在山上种植了几万株的迎春花。
这所“乐园”里总是透出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令人心里通透。它们是这样的香,气味清雅,不令人带有一丝杂念。
他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他的乐园转转。
爬爬山,看看水,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闻闻花草泥土的芬芳,再和石榴仙子聊聊天,然后微笑着面对新一天的生活。
每当有朋自远方来,他总会兴冲冲的带着友人来他的园子逛逛,摸摸古树,转转百子园,,再寻找寻找留在园子深处的“福气”。
他每天都很忙。要忙着打理他的乐园,要忙着开会,要忙着报表,要去监督工地,要去接待一些来宾。
除此之外他还要把大量的时间余下留给自己。他喜欢品茶,看书,赏字画,收藏石头,摆弄摆弄根雕。
他有游泳的习惯,喜欢身体被水洗涤后的纯净感觉。他每天都会写日记,这个习惯他坚持了近30年。
他迷恋每天下午独处的时光,会让人觉得安心而随意。这段独处的时间是他对自己的奖赏。对一个“忙人”而言,独处的时间是一种“奢侈“。
他的生活简单而清净。从每天劳碌奔波以及耳边啧啧赞叹到每日午后留给自己的独处时光,让人难以想象他将这个过渡转接得如此和谐。
虽然有的时候他也偶尔感到孤独,但是却也享受那寂寞的片刻。
他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
妻子是他的中学同桌,一个温婉贤惠的女子并且极有才学。
她默默地做着丈夫的避风港,全力支持着丈夫的事业,细心的侍奉公婆,照料儿女。怎样看都是个贤妻良母的坯子。
女儿在念小学,天真,活泼,可爱。父母年事已高不愿融入城市的繁华,固守着他们的老宅子享受那份熟悉的宁静。
父母身体健康,亲人和睦,与妻子恩爱有加,儿女无忧无虑快乐的成长,这是他最欣慰的幸福。
与女儿聊天是他最幸福的时候。每次外出,他总不忘给女儿带些小礼物。
谈起女儿他总是一脸的笑。我也莫名地被这种笑给温暖,然后疏散开来。
他是个极有责任感的人。他友善,热情,积极,坚强,自信,以及淡定。
他也是个被人非议的人儿。坐在旅游这个行业的位置上,爱的人有一大把,恨的人也有一大把。
他知道,人总是无法让这个世界所有的人对你都满意的。所以他从不过多去想别人眼中自己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发现那样的思维模式会束缚了本该正确的路。
他想要做的只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所认定的一个正确的方向。坚持一颗为旅游事业奉献的心。如此而已。
他说只要生活里不犯错误就行。工作上犯错误人家可以原谅你。
因为我们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希望为我们从事的事业奉献的拳拳之心。
他说:要七分做事,三分做人。平凡人做好很难。
义无反顾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哪怕荆棘缠身,也要一往无前。
他说:对待朋友一定要真实,他不喜欢说谎,他一直坚持做一个真实而诚信的人。
他说,不要去要求和强迫别人也和你一样真实,因为真实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事。
他说,人要熟读三十六计,可是对待朋友,一计也不要用。他坚持让自己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他深深地明白感恩才能够让自己淡然而纯净。
对亲人感恩。对爱人感恩。对孩子感恩。对朋友感恩。对工作上的伙伴感恩。甚至对反对自己的人感恩。
因为有反对的声音才知道自己做的不完满,因为有反对的声音才让自己进步地更快。
他不愿被任何宗教所累,一直了解自己的心可以知道在做什么。他说这是一种本能。
我问他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他说如果他渴望过一种清淡、宁静、纯净的生活,他首先就得有这样的内心。这是他的结论。
在他身上我突然明白了“宁静以致远”的真正含义。
他希望自己在四十五岁以前完成所有的工作,卸下所有的责任,给内心放个大假,然后用余下的时间去游山玩水,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去寻找体现民俗的事物,研究研究石头,把弄把弄根雕,鉴赏鉴赏字画,再去学学摄影……
虽然在采访他之前我也曾听说过关于他的一些非议。
虽然我曾执拗地偏见型地说自己不喜欢商人,尤其是他这样的商人。
可是后来我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他不单纯是个商人,他没有商人的奸诈和狡猾,我在他身上更多更多看到的是真实和诚信。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定义他,我想这个词应该是“哲人”。只有“哲人”这两个字可以配得上他。
他说:人换一种活法就是旅游。枣庄的旅游事业是一个美丽的过程。文化产业的开发可以改善枣庄城市的性情。可以改变枣庄人的性情。
他说:在这座城市生活久了,人往往很难懂的变通。这座城市的人思维太硬并且顽固,不柔和,只会孤芳自赏。虽然这座城市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
还好现在陈伟市长把水文化引入枣庄,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是这座城市最好的定位。
水文化的到来改变了这里人的思维和惰性,还有习惯。这是一种人文关怀。
搞好旅游事业,就是最大的惠民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这座城市的百姓。
他跟我聊他的“乐园”——万福园。
他说:他不万福园的主人,他只是一个保护者和欣赏者。他没有任何任何私心,只想做这片园林的保姆,体现他的自我价值。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曾为了园子里的三颗小树苗把一个景点的规划挪了地方。
他说:最好的景区就是可以展现当地民俗,体现本土文化,回归大自然的地方。
我们没必要建设一片生态然后再破坏一片生态,合适的水土就会出现适合的生态林。
再好的树木花草不适合这片水土也只会枯萎凋零。我们要懂得给大自然补补课,懂得环境均衡。
他跟我聊民俗。
他说:昨天发生的故事就是民俗。今天发生的事,是未来的民俗。
他说:时光就是真实的生活。时光流逝的太快,我们永远无法和时间赛跑。还好,我懂得掌控时间。
他身上有一种很浓的乡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回报社会和他的家乡。
他曾对我说假如有可能,今后会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游走,要去以前很多没去过的地方。
他至今恋恋不忘的是苏州,苏州的老城。白墙青瓦,小桥流水人家。桂花的香味,水鸟飞舞婆娑的身姿 ,站在苏州桥上看的星星,以及低下看过去邬桥的流光溢彩的水波。苏州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仿佛此刻呈现他眼前。对我说的时候他是一脸陶醉和怀念。
感谢这非同寻常的五月天。也感谢机缘巧合让我认识了褚祺先生。让我那么近距离地看一个安定,淡然,真诚,真实,坦荡的人。
让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以前我一直忽略的东西。
最后我希望将所有的祝福都送给他和他的乐园。
编者语:
他的思想比他的语言出彩,他的文字比他的思想谦和。他是一个安静而执着的人,又是一个理智而善感的人。他忙碌的时候比快乐的时候多,独处的时候比忙碌的时候多;他不是一个容易快乐的人,常常因为所谓的责任而让自己的生活变的很压抑;他是一个理智而睿智的人,他一直在坚持自我,虽然现实生活常常让他失望;他四处游走,收藏石头,爱好根雕,鉴赏字画,懂得茶道,喜欢民俗,迷恋一切古老的事物;他喜欢深夜的安静,却常常被深夜的寂寞包围;享受孤独,却害怕孤寂的午夜;他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到处漂泊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责任,最后却被责任所累;他是行走于山山水水,秦砖汉瓦之中的留心之人;他是一个很坚强并且从不轻言放弃的人,他一直在坚持做自己;他是一个以责任为生,却终将有一天会静默无言,淡然的观看一切残破与美好……
黑夜与白天像是两个对立面,塑造不同的自我,白天永远无法体会夜的黑。每个人的个体都是完整且丰富的,掺杂着疼痛,喜悦,无助,迷茫。然而,我们对彼此一无所知。无法知道别人为什么微笑,为什么哭泣。但是我可以看到他在用心笑,他很坚强的生活,没有流泪。感慨于此。
他是一个本该有着足够骄傲资本的人儿。但他却将内心布置得如此淡然。
他是所有人眼里的“工作狂”。他曾经为了他挚爱的事业不分昼夜,他曾经为了建筑他的“乐园”倾其所有,,他曾经为了他的事业失去了许多。他曾经为了他的事业独自一个人承担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他一直在压力与责任中努力奋斗。他用他热辣的青春,用他不悔的追求,用他坚强和坚持诚信的信念走到了今天。
从最初的“村官”到现在万福园的“保姆”,他成为了枣庄旅游事业的佼佼者,但背后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善待着每一个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感谢每一位为万福园的建设倾心尽力的弟兄,在当时资金极其短缺的情况下,这些风雨同舟的兄弟们一直在做着他最坚固的后盾,帮他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感谢每一位为万福园的建设而默默付出的领导和员工,是他们全心全力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万福园。他还想感谢一下他自己,感谢他的坚持和为理想而奋斗的毅力,因为他的坚持和为理想而奋斗的毅力才有了今天这样美好的乐园。
现在,他继续微笑着面对美好的明天,虽然他将在其中付出更多的汗水,更多的辛劳。
但我相信,他一定会成功。这也是他一直坚信的事情。
他要看着万福园长大,看着更多的人跟他一样迷恋那片古老的园林。就好像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长一样。现在的万福园只是一棵幼小而脆弱的小树苗,要想让这棵小树苗健康的成长还需要大家的呵护才行。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万福园,让它健康的长大。
再次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褚祺先生和他的“乐园”——万福园,希望他的愿望早日成真,也愿他的生活如三月花一样明媚而灿烂,不再有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