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不是“搬砖”,哲学专业的博导是培养和指导自己的博士生,一般而言,哲学博士生的哲学功底与导师不是一个数量级,再好的博士生也无法达到导师的层级,所以,博士生不可能平等地与导师合作。另一方面,哲学不是理工科,也不是需要社会调查的社会学,哲学研究没有太多的琐碎事情,哲学教授一般也不需要找一个助手。总而言之,总体说来,对于哲学运思本身来说,永远是导师帮助博士生,而不可能反过来。
如果哲学专业的导师真的在学术上需要博士生做助手,那么,情况只能是:要么是在导师所做的其它事务方面,比如组织论坛和学术会议等等,在这些杂务方面可以让博士生做助手,但这些杂务已经超出了个人科研的范围;要么这位导师真是大师级的,他的讲课和一言一行都有必要让助手记录下来;要么这位导师搞的不是完全创新性的哲学,比如做一些总结、综述或资料整理方面的工作;要么这位导师年龄太大了,或身体不太好等特殊情况。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所有哲学专业的博导都需要让自己的所有博士生都自始至终地做自己的科研助手吗?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要一刀切地让所有的哲学博导都自始至终地为自己的所有博士生发放助研津贴呢?为什么还要导师在这方面考核自己的所有博士生呢?如果导师根本不需要助手或者根本不需要多个助手,那每一个博士生又如何能够都作为一个科研助手而被考核呢?对所有博士生的这种考核不是太荒谬了吗?
希望领导们不要把哲学与工科当作一样的东西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