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博尔赫斯:论诗歌的比喻(节选)

(2015-04-23 19:39:24)
标签:

转载

  [转载]博尔赫斯:论诗歌的比喻(节选)

       博尔赫斯:论诗歌的比喻(节选)

 

                        /陈重仁

 

如果我们都能了解所有的隐喻都是建立在两个不同事物的连接之上,如此一来,只要我们有时间的话,我们几乎就可以创造出许许多多数也数不尽的隐喻。

 

我们如果查阅一本好的词源词典的话,查阅任何一个词,都一定会找到一个在某个地方就已经卡死的隐喻。

 

隐喻重要的是产生的效果,也就是要让读者或是听众把隐喻当隐喻看的效果……而不是那些词源上的隐喻,因为我们继续钻研这些词的词源的话,这一追究下去就没完没了了。

 

首先,我要先举几个惯用的比喻模式。我选用“模式”这个词的用意,是因为我即将采用的隐喻跟大家想象中的一定很不一样,不过对于会用逻辑思考的人来说,却几乎是换汤不换药。所以我们或许可以说这些隐喻其实也是半斤八两吧!就让我谈谈我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隐喻吧。我们先谈谈一个老套的隐喻,这大概也是最为悠久的隐喻,那就是把眼睛比喻为星星,或者是反过来把星星比拟成眼睛的隐喻。我所想到的一个最早引用这个隐喻的来源是希腊作品选……这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我希望化为夜晚,这样我才能用数千只眼睛看着你入睡。”当然,我们再这句话里感受到了温柔的爱意;感受到希望由多个角度同时注视挚爱的人的希望。我们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温柔。

 

我们再来列举另外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没那么有名了:“天上的星星正往下看。”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推敲思考的话,我们所得到的隐喻其实还是同样的一个。不过这两个隐喻留给我们的印象就很不一样了。”天上的星星正往下看”并不会让我们感到温柔;相反的,这个比喻留给我们的印象是男人一代接着一代辛勤地劳作,以及满天星空傲慢冷漠的注视。

 

让我再举一个不同的例子吧——

 

我不会活到老得看不见壮阔夜色升空,

天边有一片比世界还大的云

还有一个由眼睛组成的怪兽。

 

我说的不是长满眼睛的怪兽(读过《圣经·启示录》的人都知道这种怪兽)——这里的怪兽更恐怖——是一种由眼睛组成的怪兽,眼睛就好像是组成这些怪兽的生理组织。

 

我们已经看过三种同出一辙的意象。不过我要强调的重点是——这是我这次演讲两大重点之一——虽然这些比喻都很雷同,不过在我的第一个例子里,这位希腊诗人说“我希望化为夜晚”,诗人要我们感受到的是他的温柔还有他的焦虑;在第二个例子中,我们感觉到我们看到一种对人类超凡的冷淡;在第三个例子里,稀松平常的夜晚也可能会变成梦魇。

 

 

我们来讨论时光流逝的观念吧——就是把时光的流逝比喻成河流这样的观念。丁尼生的这行诗是这么说的:“时光在深夜中流逝。”……我们再来看看曼里克的这几行诗:“我们的生命宛如那流水/流入那大海/了然无生气。”……我很希望能记住朗费罗是怎样把这个概念在他翻译《曼里克之圣杯》一诗运用出来的:

 

生命如流水,自由奔放

 

潜入那深不可测、无边无际的海洋,

这是座寂静的坟哪!

所有人间的浮华虚荣都在这里

波涛汹涌,也都将被吞没,消弭

在这黑暗的波涛中。

 

不过在这几个例子当中,这个隐喻几乎还是一模一样的。

 

 

现在就让我们再来讨论另外一个经典的比喻类型:这就是人生如梦这样的隐喻模式——也就是常在我们心中涌现的人生宛如一场梦的感觉。……庄子梦见了他幻化成蝴蝶,不过在他醒过来之后,反而搞不清楚是他做了一个自己变成蝴蝶的梦,还是他梦到自己是一只幻化成的蝴蝶呢?这样子的比喻是我觉得最棒的一个。首先,这个比喻从一个梦谈起,所以接下来当他从梦中醒来之后,他的人生还是有梦幻般的成分在。其次,他几乎是怀着不可思议的兴奋选择了正确的动物作为隐喻。如果他换成这样说:“庄子梦虎,梦中他变成了一头老虎。”这样的比喻就没有什么寓意可言了。蝴蝶有一种优雅、稍纵即逝的特质。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场梦,那么用来暗示的最佳比喻就是蝴蝶。

 

 

我们再来讨论另外一个典型吧——这就是最常把睡眠跟死亡连结在一起的比喻……我想我们必定都记得罗伯特·弗罗斯特这首耳熟能详的名诗:

 

这里的树林是如此可爱,深邃又深远,

不过我还有未了的承诺要实现,

在我入睡前还有几里路要赶

在我入睡前还有几里路要赶

 

这几行诗写得实在是太棒了,好到几乎不会让我们想到诗中使用的技巧。不过,很不幸的是,所有的文学无不是由种种技巧所构成的。长时间下来,这些诡计都会被识破。接着读者便会感到厌烦。不过在这首诗中,技巧的使用是如此精致,我都觉得如果硬要把这样的手法称之为技巧的话,那么我都要为自己感到羞愧了。因为弗洛斯特在这首诗当中相当大胆地尝试了一些技巧。这首诗最后两行的每一个字都一模一样,整整重复了两次,不过我们对这两句话的体验却完全不一样。“在我入睡之前还有几里路要赶”:这仅是物理层次上的感受——这边的里程是空间上的里程,是在新英格兰的一段路程,而这里的睡眠说的也是真的就是睡眠。这句话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在我入睡之前还有几里路要赶”——我们会感觉到这边的里程已经不只是空间上的里程了,而且还是指时间上的里程,而这里的“睡眠”了就有了“死亡”或是“长眠”的意味了。要是诗人果真唠唠叨叨地说了这么多的话,诗的效果一定会大大地减少。因为,就我所知,暗示比任何一句平铺直叙的话都还要来得有效力。

 

 

    目前为止我已经介绍过眼睛与星星、花朵与女人、时间与河流、生命与梦、死亡与睡眠……我的重点不在于这些隐喻类型不多,重要的是,光是这几个隐喻模式几乎就足以演变出无穷无尽的变化了。有些读者的心中只关心诗而不在乎诗学理论……却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这几句诗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同样的一个模式。如果大胆一点地假设,当然我也可以说,比喻的模式只有十几个而已,而所有的比喻也只不过是任意变换的文字游戏而已。

 

现在我们就进入这场演讲两个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结论吧。第一个结论是,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上千种比喻,而且一定也可以在找出另外上千种的比喻,不过这些比喻其实都可以回溯到几个最简单的形态。不过我们一点也毋须为此感到苦恼,因为每一个比喻都是不一样的:每次有人引用这些模式的时候,每次的变化都不一样。第二个结论则是,有些比喻无法回溯到我们既定的模式——比如说“男人间的阵势”(the web of men)或是“巨鲸之路”(the whale road)这样的比喻。

 

                                                        网络选编:苍劲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