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滕县诗人满秋石
(2010-12-31 21:56:46)
标签:
杂谈 |
清代滕县诗人满秋石
满秋石(1749-1828),字碧山,号若谷,滕县柴里村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举人,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以截取选浙江武义知县”,(《满秋石诗选·秋石公传》,枣庄市新闻出版局,2001年版)。
满秋石12岁丧父,“事母为谨,不违慈训,以孝闻于乡里。”(《满秋石诗选》附录,《“断蔗”轶事》)因为家贫,请不起私塾老师,走读于三里之外南荒村孔毓铭设立的义塾。每天中午,同学回家吃午饭的时候,满秋石到村外走一趟,然后回到学屋,展卷诵读。老师问他为何来得这么快,秋石回答说母亲事先摆好了菜饭,他吃罢即回。老师认为,从南荒村到柴里来回六里路,满秋石走不了这么快。于是再放学时站在高处看他的行踪。老师发现他根本没有回家,问他为什么不说实话,满秋石说出了家中的生计困难。老师生出怜悯之心,请求东家孔毓铭送午饭时多给一些,让满秋石跟他同餐。此后,满秋石不再忍饥读书,学业大进。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满秋石到曲阜举人颜星堂在滕县嘤鸣楼开设的学堂受教,乾隆三十八年,选为庠生。次年秋,赴济南应乡试。颜先生预言,此次滕县应试学子中,如只有一人中举,即为满秋石。如秋石不中,他把自己唯一的右眼球扣掉。到了放榜的日子,别人已经接到喜报,却迟迟没有满秋石中举的信息。有人问颜先生,你是不是要把右眼抠出来?颜先生急不可耐,骑驴到县城问榜。行至苗桥河口庙前,购得一棵甘蔗解渴。此时,一个公差骑马至此,颜先生询问公差去向,回答说去柴里给新科满举人送喜报。颜先生抡起甘蔗痛打公差,甘蔗断为两截。公差问其原因,颜先生说,喜报延误两天,差点葬送了我的这只眼睛。后来得知,因为满秋石家贫,事先没花银两打点,才使得喜报延误。颜先生打公差打断甘蔗这件事,使满秋石百感交集,后来把第一部诗集取名为《断蔗山房诗稿》。
满秋石半生困顿,诗作却没有消沉和愤怒。他的咏史诗,思考历史兴衰,境界高远,意象鲜活。诗人路过下邳,想起当年黄石公给张良授书,有诗两首,其二曰:“兴亡几度过秋风,徐泗萧条水自东。为问圯桥仍在否?断云疏雨落残红。”(《下邳秋望》,57页)《忆秦淮》一首,含蓄地表现了六朝金粉的兴衰:“长江滚滚浪淘沙,六代消沉日易斜。桃叶渡时刚子夜,乌衣飞去又谁家?晚烟憔悴宫墙柳,细雨飘零旧院花。十四楼头空夜月,金陵自古盛繁华。”(100页)《虞姬》一诗的前四句:“九郡山河王气终,锦衣不照大江东。国破家亡身何在,帐底还泣玉芙蓉。”与前人咏叹项羽虞姬的诗作迥然不同。满秋石的诗歌,咏史之外,是恬淡明快的写景抒情之作:“散步空林下,斜阳送晚晴。心随云共懒,道与水同清。岁月忘今昔,渔樵识姓名。有人从竹里,隐隐读书声。”(《留庄寓中》,《满秋石诗选》,55页)《七夕》一首,有着晚唐诗人的情韵:“酒杯方落寞,客意已阑珊。常恨千秋别,重逢一夕难。梦中云气湿,灯背雨声寒。渺渺银河水,入秋波浪宽。”(55页)在写景抒情之外,诗人也“影射”争名夺利之徒:“群蒙自浑尔,血气有争心。蛮触忘真幻,沙虫变古今。数行残史罢,一院落花深。短梦槐柯底,微云起夕阴。”(《蚁斗》72页)
年过花甲,满秋石被授予浙江金华武义县知县。在任期间,“常恐负心安政拙”,“厘剔奸弊,逾年狱囚止三人。”满秋石恪守“官至贫时方为清”的古训,以俭养廉,而且不许麾下其他官吏贪占。一个小吏在征税时弄虚作假,被满秋石痛打一顿,金华太守称为“强项令”。(《秋石公传》,《满秋石诗选》,第1 页)。在知县任上,满秋石的诗作多有应酬,但是也有不少直抒胸臆之作,《寓馆杂兴》就是其中之一:“孤清无伴住长安,小院新栽两竹竿。怪尔潇潇风雨急,丈夫只是折腰难。”(127页)晚年的诗人,清丽中不乏刚劲:“细雪飞迎面,花飘一片春。随风偏淡荡,压抑带精神。”(《赋得飞雪带春风》,251页)
满秋石有《断蔗山房诗稿》四卷,《归云集》一卷,《芸窗诗集》一卷,计一千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