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月饼

(2007-09-24 01:26:38)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私隐

月饼每年都吃,很少把它跟少年联系在一起。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筒装月饼再度畅销”,勾起不少关于月饼的少年往事。

 

小时候月饼大多数都是筒装,纸包,非常简单。周日下午台北的诗雯说,她喜欢简单的东西,对目前月饼的过度包装非常有意见。

 

据她分析,台北月饼一个明显趋势是,越来越隆重,还越来越甜了。

 

我有时也碰到这种困惑:拿到一盒好“盛大”的月饼,盒子大到气势滂沱,打开一看里头的月饼却十分精致,精致到一口两三个。不知道我们要吃的月饼还是月饼盒,我很容易就想到成语买椟还珠,都是“月饼经济”惹的祸。

 

少年时是没有这种事情的,那时我们村子属于刚解决温饱阶段,我家的境况则要好一些,处于貌似小康又还没有小康的“半康”状态。

 

老爸在城里上班,每个中秋节都能变着法子给家里的小柜子塞月饼。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妹妹都会对那个阴暗角落里的小柜子“含情脉脉”,觊觎万分。

 

那时候莲蓉馅是比较奢侈的,很多人都没吃过,咬一口说是怎么这月饼红薯做的。豆沙是主流,还有一些五仁、叉烧或者其他的,我们小孩都不太感冒。

 

蛋黄莲蓉月饼太馋人了,双簧莲蓉是极品。哪怕是简装的,趁着妈妈心里最柔软的时刻,拿起一个撒腿就跑,一口气能吃完一整个。

 

广州酒家的双簧莲蓉月饼属于高档奢侈品了,我们一家六个人,很多年里都只拥有两盒八只。一盒拿出两只,一只给外公家,一只给爷爷。剩下两只,一只切八块,我们四姐妹用“相濡以沫”的吃法,能把那味道维持很久。

 

剩下的一盒,一般留着中秋拜月,连我这种当时非常不守规矩的“小皇帝”都乖乖不敢进犯。

 

关于月饼的回忆就此打住,但关于少年的回忆却未曾开始。

 

英特尔贝瑞特童年的梦想是当一名护林员,后来他当了全球最大半导体芯片厂商的董事长。我儿时的梦想是研究星星,发现星星高不可攀,遂改成研究飞机。高中毕业时候没考搞飞机的北航,反而选择了搞雷达与装甲车的北理。毕业后再度“出轨”,学习雷达的我搞起了新闻。

 

其实搞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再为吃月饼而发愁。去年我把别人送的月饼都转手送人了,自己上淘宝从广州订了几盒广州酒家的双簧莲蓉。今年我“故技重施”,不同的是参与订月饼的还有从澳洲回来的大姐。

 

月是故乡圆,饼是广州靓,这句话影响了走南闯北的我二十几年,同样影响到我曾经漂洋过海的大姐。做了媒体,才意识到这是一句多么成功的广告词。

 

那天我跟阿妈说,把别人送的月饼都送人了,阿妈觉得惋惜。其实阿妈也不缺月饼吃,只是那些数月饼的岁月比我们深刻。我想对阿妈说,我们以后都不用再为月饼发愁了,这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前些天看到一个朋友的签名,说“其实我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要当什么科学家,我只是幻想自己是地主家的少爷,家有良田千顷,终日不学无术,没事领着一群狗奴才上街去调戏良家妇女。”

 

这个“少爷”肯定不是广东人,否则少年时怎么能不幻想大口大口吃广州酒家的双簧莲蓉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