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念帝国 |
沈谷鸣
开发商最近对于房价问题很谨慎,但是,对于行业问题则还是忍不住有很多看法。新锐博客潘石屹最近举了一个大白菜的例子,这种未必合适的比喻就比较有代表性。
一天下午,老潘和一位老干部喝茶,两人谈起房地产,老干部说,他当年在北京管大白菜的事。大白菜在当年是十分重大的事情,当时大白菜的售价每斤一两分钱时,政府就要补贴三分钱,最后算下来,政府补贴的钱都够建好几座立交桥了。结果却是出力不讨好,花钱不讨好。在许多人的反对声中,最终取消了大白菜的补贴,结果北京人不光吃上了大白菜,还可以吃上新鲜的黄瓜、西红柿,以及其他蔬菜和水果。
从这位老干部的叙述中,地产人老潘立刻联想到了房子,更加发挥说,“房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政府不可能了解到每一个市场,在什么样的区域地段,需要什么样的房子,在市场的神经末梢只能靠市场的手段去配置这些资源,使供需达到平衡。多年的实践和别的行业的经验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合理的,最不容易造成浪费的。 ”这番道理,除了在老潘的博客上出现之外,还在财经媒体上以更明确的标题发表《潘石屹:用行政手段调控房价,效果会很差》,其实说的也是一件事情。
从文艺的角度来说这个比喻不太恰当,是大白菜不是一个民生问题。大白菜作为食物的一种,还有大量的替代品,没有大白菜吃的时候,还能吃萝卜心里美或者红薯,但是,房子居住问题就大不一样,它没有替代品,不能说买不起房子,还可以住石穴这种话。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原教旨主义到说让所有人都能够有自己的私人物业的地步,但是,在中低收入阶层连租房都还经常遭遇黑中介盘剥的时候,漠视这个庞大的人群的诉求和呼吁,显然是自欺欺人。
其实,的确如人所说,没有必要给所有人提供廉价住房,政府也没有能力给所有的人提供廉价住房,但是,至少得有机会让大多数为城市化进程做出贡献的大众有机会住上合适的房子,这已经是当务之急。
回头看,前一段的富人区穷人区争论也多少显得有点意义不大。对于很多中低收入人群来说,首先需要的是在城市不太边远的地方,能够有一个居住空间。即使是穷人区,也比完全没有机会在市区居住要好。
有趣的是,虽然老潘博客举出不太靠谱的大白菜论,但是,他对问题开出的药方,倒是靠谱的。他说,“房地产的市场化,首先要土地市场化,土地的交易要用“招拍挂”的方式公开、透明地去交易。这一点经过两年多时间,从国土资源部2002年颁发的11号文件到前年的“8·31大限”,基本上已经解决了。
其次,是房子的市场化,不仅新建商品房要市场化,最重要的是二手房要市场化,尤其是要让那些单位分配的公房能够上市交易。这方面,尽管做了近10年的努力,但除了上海,其他的城市都收效不大,因为公房的上市,二手房的交易涉及的单位和部门太多了,历史又太久了,扯皮的事情非常多。二手房市场要建立起来,最关键的是产权和档案要清楚,只有产权清楚了,才能够在市场上交易,而许多二手房没有明确的档案和产权,或者虽然有,但和市场不接轨,还是不能够方便地查询。”
对于房地产市场,要以空谈不靠谱的理论为耻,以看菜吃饭,实事求是的态度为荣。在这个显然新建住房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时候,及时盘活二级市场,至少让一部分人的居住需求能够满足,生活品质能够提升,这也比继续争论坐视楼价飙升要好。
开发商最近对于房价问题很谨慎,但是,对于行业问题则还是忍不住有很多看法。新锐博客潘石屹最近举了一个大白菜的例子,这种未必合适的比喻就比较有代表性。
一天下午,老潘和一位老干部喝茶,两人谈起房地产,老干部说,他当年在北京管大白菜的事。大白菜在当年是十分重大的事情,当时大白菜的售价每斤一两分钱时,政府就要补贴三分钱,最后算下来,政府补贴的钱都够建好几座立交桥了。结果却是出力不讨好,花钱不讨好。在许多人的反对声中,最终取消了大白菜的补贴,结果北京人不光吃上了大白菜,还可以吃上新鲜的黄瓜、西红柿,以及其他蔬菜和水果。
从这位老干部的叙述中,地产人老潘立刻联想到了房子,更加发挥说,“房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政府不可能了解到每一个市场,在什么样的区域地段,需要什么样的房子,在市场的神经末梢只能靠市场的手段去配置这些资源,使供需达到平衡。多年的实践和别的行业的经验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合理的,最不容易造成浪费的。 ”这番道理,除了在老潘的博客上出现之外,还在财经媒体上以更明确的标题发表《潘石屹:用行政手段调控房价,效果会很差》,其实说的也是一件事情。
从文艺的角度来说这个比喻不太恰当,是大白菜不是一个民生问题。大白菜作为食物的一种,还有大量的替代品,没有大白菜吃的时候,还能吃萝卜心里美或者红薯,但是,房子居住问题就大不一样,它没有替代品,不能说买不起房子,还可以住石穴这种话。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原教旨主义到说让所有人都能够有自己的私人物业的地步,但是,在中低收入阶层连租房都还经常遭遇黑中介盘剥的时候,漠视这个庞大的人群的诉求和呼吁,显然是自欺欺人。
其实,的确如人所说,没有必要给所有人提供廉价住房,政府也没有能力给所有的人提供廉价住房,但是,至少得有机会让大多数为城市化进程做出贡献的大众有机会住上合适的房子,这已经是当务之急。
回头看,前一段的富人区穷人区争论也多少显得有点意义不大。对于很多中低收入人群来说,首先需要的是在城市不太边远的地方,能够有一个居住空间。即使是穷人区,也比完全没有机会在市区居住要好。
有趣的是,虽然老潘博客举出不太靠谱的大白菜论,但是,他对问题开出的药方,倒是靠谱的。他说,“房地产的市场化,首先要土地市场化,土地的交易要用“招拍挂”的方式公开、透明地去交易。这一点经过两年多时间,从国土资源部2002年颁发的11号文件到前年的“8·31大限”,基本上已经解决了。
其次,是房子的市场化,不仅新建商品房要市场化,最重要的是二手房要市场化,尤其是要让那些单位分配的公房能够上市交易。这方面,尽管做了近10年的努力,但除了上海,其他的城市都收效不大,因为公房的上市,二手房的交易涉及的单位和部门太多了,历史又太久了,扯皮的事情非常多。二手房市场要建立起来,最关键的是产权和档案要清楚,只有产权清楚了,才能够在市场上交易,而许多二手房没有明确的档案和产权,或者虽然有,但和市场不接轨,还是不能够方便地查询。”
对于房地产市场,要以空谈不靠谱的理论为耻,以看菜吃饭,实事求是的态度为荣。在这个显然新建住房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时候,及时盘活二级市场,至少让一部分人的居住需求能够满足,生活品质能够提升,这也比继续争论坐视楼价飙升要好。
后一篇:派出所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