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定风波 |
去年这个时候,台湾人买走了我的《职场金庸》的版权,拖至今天,打电话去出版社问,说最后也没有出。我说怎么可能,分明在一个月后我就在网上看到有卖的,定价二百多台币。出版社的人支吾两声,说替我去查。什么时候查出个结果,不得而知。心中有些郁闷,想起昨天在网上看到有网友暴料,控诉今天的文艺界,劝告有志青年们,千万不要等着版税开饭,不然迟早活活饿死。我虽然没有饿死的危险,海外版税也只是锦上添花的一小笔,卖也卖得便宜。只是版税靠不住,也是果然的。
出版人做到象洪晃那样的底气十足,应该当属异数了吧。每天晚上看到她带着两个男人,在深夜一档没什么广告的频道说一些很小众的话题,一看就是也不靠收视率吃饭的劲儿。本来我还怀疑过她写她的前夫和馒头的故事,是为了卖她的电影无穷动,但是昨天晚上我看完了那出在封面上写着无极之后的又一部轰动大片的电影之后,我明白了两件事,一是盗版商的总结能力很强,简介写得比电影好看,无极之后又一部XX的定语,也非常精彩准确到位,二是,前夫的前妻,显然也不需要靠这部电影的发行吃饭,寒碜一下馒头,估计也就是寒碜了就寒碜了,不寒碜你寒碜谁呢?
这部电影有几个看点,前夫的恋爱故事,栩栩如生,无论电影上出现的老公照片是个什么形象,一千个观众心中指向的绝对是同一个形象,一个曾经前卫的,现在自以为主流的,就等着诺贝尔光临的那个多年前喜欢去大公司打国际长途的男人。还是那句话,寒碜的就是你,怎么着吧。还有一个看点,估计大部分前小资和前文艺青年会和我有同感,就是去瞧瞧刘索拉长啥样。当年她的你别无选择,还是很牛的,我们上当代文学史的时候,专门讲过。
这出戏,因为短,快进着快进着,不小心就看完了。上了年纪的一个表现,就是看电影再也看不完了,看到后来就兴致索然,在沙发上沉沉睡去,其实我是属于睡眠不太好的那种人,可是现在的电影百分之九十能成为我的安眠药。新出的神雕侠侣,也是快进着快进着,就睡着了。想起当年笑傲江湖,下了班飞也似地奔回家看,激动得新潮澎湃。当然,我说的是第一集。当年的射雕,第一时间花巨资上街买了DVD,正版的,好贵啊,一口气看完了,至今不肯说这版射雕的坏话。当年的天龙,因为在国外,实在不舍得买碟,没日没夜地在网上BT,才终于看全了。对于我现在这种看着电视睡觉的行为,最善意的解释就是,我现在出息了。
不过,4400还是很好看的,有想象力。郎咸平说的对,别老以为中国人最有智慧的民族,人美国人中高端的那群,是真聪明。说实话,他说的高端人群,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群,我也没实地考察过。而我作为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低端人群,一个4400就足够我仰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