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 |
上次做《达沃斯的中国图谋》封面报道时,了解到这个世界顶级论坛很多强势的运作方式,姿态高的震人。这次参加达沃斯夏季年会(新领军者年会),难免仔细打量、检查验证……
但是,这得有个前提,沟通必须是顺畅的,而非鸡同鸭讲。大家都说流利的英语并不直接生成真正的沟通,同一话题,所处不同地位、不同国家的人很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举个例子吧:
9月6日11:30,有个议题名唤“全球贸易:避免新投资者遭受冲击”,如果说这个话题看上去语焉不详,议程上面可有明确的解释:为保护企业和工业免收国际投资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干预政策。实际上,经济民族注意和金融保护主义,可能会阻碍新领军者充分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话已至此,中文阅读者如我自认为已经“得到了它”,国际投资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新兴市场应当如何抵御这种冲击,而不是简单的撑起经济民族主义和金融保护主义的小花伞。
然而,这场由《时代》杂志编辑Elliott主持,西班牙贸易部部长Matheu、欧盟委员会反垄断专员Kroes、英国美林国际副总裁Watts作为对话嘉宾的讨论时间流失过半,Kroes方第一次正式提出贸易保护主义一词,然而,举出的例子却是荷兰。
天,我想,我还以为这个话题会提到中国呢?Kroes没有让我失望,他终于提到了中国,呃,的毒食品和毒玩具。这得到了台上嘉宾的共鸣,一位嘉宾说,我有一条狗,我不想它悲惨的死去。
并不是我的民族自尊心在腔子里冒泡泡。只是,按照这种逻辑,大家开始谈起了美国的保护主义。
天,我想,我还以为2000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是关心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呢。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原来放诸四海而皆准。欧美人看到“全球贸易”、“新投资者”、“保护主义”,想到的也都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市场,就如同我们在看到这个议题想的一样。
这种巴别塔窘境在论坛上俯拾皆是。午饭时,同桌一持英国口音英语女士向另一女士发问:“你认为谁是下一批新兴市场的领先者?”我竖起了耳朵,这是在帮我工作呢。
“日本。”持德国口音英语的女士给出答案后,有追加了一句:“新日本。”
我无语。不久离开了这张桌子。
下期预告——达沃斯系列之二,保安系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