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平
(2012-06-05 10:06: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談电影.談書 |
奥利华.史东的《亚历山大帝》在美国不卖座,去欧洲做宣传时大骂观众不会看,又怪别人当此片为同性恋电影,非常愤怒。
对电影的判断,不是影评人能够左右,最公平的还是观众,好看就进场,离开不了这个简单的道理。同性恋片子也有拍得出色的,像《死在威尼斯》。任何题材,只要精采,都成功。
看完《亚》片后,觉得此片失败的原因不在于把亚历山大写成畸恋者,而是的确不好看,它阴沉悲观,情节纠缠不清,才是致命伤。
一个二十几岁,就征服半个地球的人,是个绝佳的题材。史学家研究,他最大的成就是尊重异国文化,知道融入才是真正地得到。这一点,片子里面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奇怪呀!他为甚么要和一个异族通婚?对方也不是甚么公主!」
这条线要是好好抓住的话,就好了:父母反对,国家反对,我偏偏就要做!一定得到全球青年的共鸣。
有时情节并不重要,打得七彩就行。此片的战争场面只有两场,打波斯的和打印度的,前者拍得好过后者,就压不了轴。
有大把临时演员,加上千军万马的特技,应该拍出「阵」才对,但此片没做到。所有的电影都没做到,除了史丹利.寇比力克的《风云群英会》。
为甚么大帝一直往前,而不肯功成身退呢?片子没清楚地说出理由,其实这也是年轻人的共同点,只会攻不会守。把亚历山大写成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梦想的青年?导演不甘心,认为这太简单了,太没艺术性了。
反璞归真,才是真正大师的风范,艺术片我们能接受,但电影的主流还是在娱乐,又想赚钱又要扮高深,拚命骂人不会看,是个大笨蛋。有本事的话,拍一部雅俗共赏的来看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