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談歐遊 |
这次去了「圣家堂」,没遇到老朋友外尾,有点失望,只留张字条给他。
原设计图的十二管巨塔,也只完成了八管,塔头的颜色缤纷,比我以前看的灰灰黄黄,多了一份色彩。
教堂背后的部份,石雕也多了几座,那些粗犷的几何形线条,和朱铭的「太极」系列极为相似,朱先生有没有看过当地的原设计图,不得而知。
再去高地在市区中心的公寓,从前这是办公室,当今已开放成博物馆,参观者可进入其中一家人家,一切摆设按照旧时风貌,让人偷窥二十世纪初期人们的生活。
说到公寓,巴黎市中心的固然很美,但是风格上,还是巴塞隆拿特别,以往人民住的都是单独的屋子,很少聚居在一座大厦中,巴塞隆拿人喜欢公寓的生活方式,所以对公寓的设计特别有研究。
这和香港人相同,可惜香港的公寓,当今所谓的豪宅,外貌都特别地丑。建筑家为什么不去那里借镜呢?就算画不出突出的,照抄也行呀。
巴塞隆拿的公寓都有阳台,也设有防风罩,这和有台风来袭的香港也有共同的地方。
La Rambla是条大道,中间有又狭又长的广场,小贩和卖艺的人麕集。花档很多,我们住在巴塞隆拿时,香港的工作人不会叫这条街的西班牙名,尽管叫它为花街,其实是没有流莺的。
花街上游客最多了,每一个到这城市的人一定在这里徘徊过,和流浪艺人拍张照片,给几块钱欧罗。从前在地上临摹名画的居多,当今已被扮铜像的人占领,一个个身上涂着铜绿色,一动也不动,等你走过,发出叫声,或抱着吓你,已不是太有艺术性了。
花街一角,是圣荷西菜市场,走累了,买个水果和喝瓶啤酒解渴,等于把九龙城街市搬到铜锣湾中,是别处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