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负疚感的“星星之火”需要燎原

(2016-03-17 12:54:36)

前几年,康德倡导的“仰望星空”,曾在我们这边被广泛谈起。仰望星空,旨在把普通人点石成金为“有道德律的人”。“仰望星空”、“道德律”如果仅仅被当作时髦的词语,很快会被公众所忘记。什么时代的人最需要“仰望星空”?道德危机时代的人,并能认识到自身问题的时代,仰望星空才可能强化公众的自律行为。这样的自律,从来不会因为某个权威认识的倡导,短期内完成任务指标。相反,道德自律需要人具有负疚感,时刻检讨自己的言行,对于自己的重大过时负有歉意。离开这种折磨人的情愫,道德律就是个空洞漂亮的词语。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长年心怀这种情愫的人真的不多了。不多不等于没有,有一个就是社会的正能量,就是应然的道德世界的“火种”,弥足珍贵。

徐广红是东阳市林业局的窗口工作人员。3月13日,一个陌生的女人找到她,见面就塞给她一万元:“徐姐,这一万块钱,你一定要收下。40多年来,我一直为当年的过错,心里折磨着。”40多年前,施女士偷同学1毛钱买饼。现在,拿来1万元求原谅。(《钱江晚报》3月15日报道)

这则看似不起眼的新闻,相信让不少读者有点小感动。年少时为摆脱暂时的挨饿偷同学1毛钱,填饱了一时的肚子,留下几十年折磨人的负疚感。现在,施女士鼓起勇气去向当年的受害者公开道歉,并拿出1万元现金作为补偿。这样的场景,应了一句话:现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许多!

施女士把内心的负疚感变成勇敢的行动,传为一时佳话。一个人创造个佳话不难,一个社会都传承这样的佳话,一个时代都延续这样的佳话,不大容易。对于缺乏信仰的社会来说,尤其困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每个人的过去都不可能纯洁无瑕。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过失,衡量着一个人品格的高下。只有清楚自己言行的是与非,对于不对的言行要不要惩罚自己;对于危害性的过失如何补偿受害人。在不能道歉补偿前,负疚感能不能形成,负疚感能不能拒绝退出闹海,这关系到一个现时的言语和行为。具备负疚感的人,他们嘴上可能没承认自己以往的过失,但他们会避免类似过失的再度发生。从这个角度说,负疚感是正能量的源泉。

对于从政的人来说,负疚感显得更为重要。为官一任,不可能没有失误。对待失误是推诿责任,还是勇于担当,衡量着一个官员的思想境界。近年来被查处的落马官员那么多,有的人明明犯罪,却振振有词。有的人虽声泪俱下,后悔莫及自己以前的罪过。问题在于,他现在的后悔,表明他还懂得是否。懂得是非,怎奈没有负疚感,坚持把过失行为坚持下去,结果危害更大。

个人如此,作为机构,同样需要每个机构成员心怀负疚感。毕竟,没有哪个机构可以永远不犯错误。机构的社会声誉,归根结底还是机构成员个人的道德水准决定的。

负疚感是当代我们这个社会的稀缺品。之所以稀缺,在于我们把道德律丢进了垃圾箱,对宇宙星空没有敬畏,也缺乏反思,更不要自省了。施女士为四十年前的一毛钱而道歉,这样的负疚感,虽然只是一个“火星”,但它却弥足珍贵,应该被视作我们全社会的宝贵财富。这样的负疚感如果能够从星星之火,燎原到全社会,我们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才可能及格。

这个新闻报道于3·15当天,是不是更有别样的意义呢?如果我们社会成员的情感坦诚,我们的社会环境好不好得到许多净化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