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盯着“英语那点事”的改革有点本末倒置

(2014-05-22 17:33:50)
标签:

杂谈

【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海明评说】

  5月17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透露,全国执行高考新方案,不会在2016年而是2017年。语文、数学在新高考的份量加重,而英语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钱江晚报》5月18日报道)

  前不久,媒体传出高考将取消外语的消息,很快被证实虚假。现在,权威人士再次就英语高考的改革透风,消息一出,在网上再次引起争议。这样的争议,不外乎两种观点:兴高采烈、拍手称快的;神情沮丧、举手反对的。在我看来,高考改革只盯着英语或少数几门关键课程的存留或分值高低,未免有点太具体化了。具体化的改革,有得必有失,争论中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并不奇怪。具体化的改革,缺乏大局观念,最终可能沦落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而已。这是因为,英语课程在高考中的位置,长期以来被夸大了,并且因为这种夸大蒙蔽了公众的事实。时至今日,我们不该再仅仅本末倒置的“英语那点事”,正视高考制度的真正弊端,以寻求化解之道。

  中国教育的落后不在于在中小学阶段,而在于高等教育阶段。把握了中国教育瓶颈问题的脉搏是好事,遗憾的是没能选择好教育改革的切入点。高考招收的学生,应该说大多数都具有可塑的潜质,至于为何没塑造好,想必高考考不考英语不是问题的要害所在,而在于我们我们的非义务教育制度缺乏真正的淘汰机制。没有被淘汰的危险,学生的求学难免缺少了敬畏感,缺少敬畏感的学习也容易变得不那么尽心。纵观现在的教育,高中生因为害怕考不上大学而拼命学习,大学生却很少担心毕业不了无法踏入社会,因为进到大学就会发现,大大四毕业前,着急毕业不了的可能不是学生而是学校。试想,哪个学校有太多空虚的铺位预留给无法毕业的学生,哪个学校会安排专门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照顾延期毕业的学生。既然自己有难处,最终把不够毕业条件的学生做成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就成了大学的潜规则。几乎每年都能看到大学生毕业季,一些老师焦头烂额,为差学的顺利毕业而四处通融。

  高考改革,考什么课程,课程的难易程度,其实只是皮毛的问题。把招生权下放给高校,相信我们的大学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考核大学最好的办法,不是教学评估,而是看其培养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如果不在出口关严格起来,入口关把得再严实,最终也提高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只能让中学教育的应试能力有所提高而已。显然,中学生的应试能力固然必要,但最终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还要看其在大学里接受教育的情况。舒舒服服混日子的大学生,对他们的考核(包括淘汰)如何制度化,如何衡量大学淘汰比例或延期毕业比例对大学教育质量提升的辅助作用,显然比高考英语该不该统考甚至退出更关键。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是不是该转移一下改革的视线,甚至主动放点权了呢?


  http://www.longxin.swust.edu.cn/portal.php?mod=view&aid=68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