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病态的“慎重”太害人

(2014-04-16 15:12:51)
标签:

杂谈

【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海明评说】

  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进入第四天。该事件从发生到官方正式发布消息间隔达22小时58分钟,4月12日,兰州官方的新闻通报称“整个应急处置过程公开透明”。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宣传部长田华强说。“我们是十分慎重的,可以负责任地说,不存在拖沓低效的问题。”(《中国青年报》4月13日报道)

  3月份,兰州自来水有异味的消息已经传开,官方还抓了“造谣者”。据说如果不是新华社甘肃分社坚持披露,说不定到自来水苯超标事件还处于“潜伏期”。水乃维系人体生存的基本原料,人片刻不能离开水的滋养。自来水里的苯含量超标,这种人命关天的大事,兰州方面真够沉得住气,即便按其公布的知晓时间,还能隐瞒23个小时。如果把时间推移到民间传言出现的3月份,至少半个月的时间,敢问多少兰州市民继续饮用苯超标的自来水,他们体内的苯若超量,由此造成的健康危害,又该何人来担责?即便有愿意担责的部门和领导,又如何担得起这样的生命责任呢?

  正如当事企业相关负责人所言,他们不仅慎重,而且十分慎重。我们姑且相信此话为真,问题在于,过分的慎重,就是胆怯的代名词,就是对生命的漠视。本来,慎重作为一种美德,它在和草莽、野蛮、不负责划清界限。任何事情都有限度,超过了限度,美酒也会变成毒药。以自来水苯超标为例,这种涉及人体健康的事情需要慎重,但慎重的前提是以人命为天,先采取备用水源供水,再化验可疑水源的污染状况。遗憾的是,不论是当事企业还是兰州市政府,他们的慎重只是对信息的控制措施,对民众则采取隐瞒和暴力打压传言。这种病态的慎重既在殃及无辜的民众,也在给政府信用减分。现在,当地政府和当事企业还拿慎重当挡箭牌,想必太低估民众的智商了。

  当下,病态的“慎重”绝非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的当事方,而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关系民生的重大事件时,纵然舆论传言砸开了锅,纵然传言基本就是事实,但地方政府还抱着慎重再慎重的态度,迟迟不肯告诉社会真相。究其原因,绝大多数的重大事件,都是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地方政府和相关官员难脱干系。所以,尽管地方政府非常清楚事态的危害性,却不愿主动把真相说出来,甚至宁肯牺牲民众的健康,也不想发点慈悲。等待实在捂不住的时候,自己再把“慎重”、“十分慎重”当作道德盾牌,来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公共形象。这样的把戏,如果搁在信息欠发达的年代,兴许还能奏效。可笑的是,时代在进步,一些地方政府执政的理念还停留在农耕时代,其滑稽之态,昭然若揭。

  病态的“慎重”是明哲保身哲学的翻版。明哲保身的范围,在个体那里范围已经非常有限,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明哲保身通常就是祸害民众。追究地方政府的“慎重病”,依法追究每一起重大事故发布的“慎重病患者”,还民众一个公道,不该是过分的要求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