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落马,还应再快些
(2012-09-24 10:23:53)
标签:
杂谈 |
与时俱进的精髓,强调人与事的同步。有了事,需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以化解危机。若错失了良机,亡羊虽可补牢,只是补牢的效果差了许多。现代社会特别重视时间观念,原因正在这里。时间性的东西,与效率相关,与民意相关,与公信力相关。对政府来说,舆情就是警报,舆情应对刻不容缓。舆情应对的钟表慢半拍,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显而易见。若慢了数拍,纵然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效果却差了许多。在这方面,不少地方政府吃的亏并不在少数。
9月21日,陕西纪委透露,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存在严重违纪问题,决定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并进一步调查发现的其他违纪线索。(西部网9月21日报道)
杨达才被唤作“表哥”,这个明褒暗贬的绰号,表达的是公众对腐败现象的憎恶。在微博这个舆论阵地上,网民人肉到杨达才的名贵手表数量多达11块,每一块价格不菲的手表,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单靠工资收入的官员,无法承受如此奢侈的消费负担。“手腕上的腐败”,人人看得见摸得着。这种显性腐败,难免让更多的人相信:杨达才必定存在经济腐败问题。这种推定的科学性,与靠外有引力定理推测冥王星的存在,颇有几分相似。遗憾的是,陕西纪委立案调查“表哥”后,迟迟没有结论不说,杨达才在被调查期间却照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舆论对此愈发不满。如今,杨达才被标签为腐败分子,在舆论欢呼的同时,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反思陕西舆情应对的“钟表”慢数拍的问题。
因果法则告诉我们,因果互为联系,有果必有因。身为政府官员的杨达才,属于工薪阶层。工薪阶层的收入,戴得起一两块高档手表不假,问题是谁肯把有限的盈余点缀自己手腕这个部位呢。昂贵的手表多,收入必定有灰色的。因此,对“表哥”的腐败问题,网民的怀疑没错。腐败见不得阳光,网民相信只要锲而不舍地追问这位杨大“表哥”,相信他的落马只是个时间问题。舆论的这种预期,已经得到证实。相反,陕西纪委的“联想力”相对迟缓许多,类似的反应,颇有华南虎照风波应对不力的遗风。
地方政府的舆情应对迟缓,客观上在短时间内保护了自己栽培的官员,让他们躲在官位上为人民服务几天。这样的官员,地方政府多“地方保护”一日,自己的公信力就多受到一天的挑战。地方政府舆情应对的速度迟缓,最终不但无法保护腐败官员,而且将自己也拖进了舆论的漩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罗马可以在一夜之间成为废墟。政府的公信力形成,许多多年的累积,这种公信力的丧失,显然经不起几次重大舆论事件的折腾。就在前两天,有人向陕西财政厅请求公布杨达才的工资收入,该部门还断然拒绝了这个请求。公务员的收入应置于阳光之下,拒绝等于遮住了阳光,这个决定再次让陕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
信息时代,公众活得信息的渠道多样,其民意表达的渠道多样。谁不在乎民意,谁就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在乎民意,还要讲究速度,在乎民意的行动迟缓,慢了半拍或者数拍,“在乎”的效果打了折扣,民众对政府处理问题官员的不信任感相应增多,潜在的危害则多矣。
民意是政府执政合法性的奠基石,敬畏民意,善待民意,第一时间安抚民意,是政府的必修功课。“表哥”杨达才落马,是不是我们各级政府部门该长点记性,将尊重民意和时间速度挂起钩来?
http://www.longxin.swust.edu.cn/portal.php?mod=view&aid=3931
前一篇:责任认定的“削足适履现象”
后一篇:宽恕芙蓉,也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