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明评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522
- 关注人气:19,4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官员忙封口,记者忙敲诈
(2010-02-02 10:41:03)
2008年7月下旬,河北蔚县发生一起严重矿难,10名记者接受260万元“封口费后”将时间瞒报。10名记者已分别获刑。至少有4家中央级媒体的记者曾采访过矿难事件。在被封口的记者中,有能量的“大鱼”在积极“活动”后顺利逃脱,而十多个“小鱼”则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中国青年报》2月1日报道)
参与敲诈的记者中间,“大鱼”记者纷纷腾云驾雾逃脱,“虾米”记者们锒铛入狱。法治社会,法不上中字头报纸、电视台的记者,这样的处理结果,敢问李家洼矿难中的遇难者们在九泉之下能瞑目吗?《西游记》的神魔们还活着,作恶多端后遇到金箍棒,“有背景的妖怪最后时刻被救走,没背景的,一棒子打死。”
李家洼矿难众多记者索要封口费丑闻披露后,记者这个职业再度被千夫所指:“××电视台×套、××数字电视台,哦,大家猜猜这XX电视台是哪台呢?”“官场肮脏!媒体也肮脏!”“记者、新闻主播动不动就以自己的认识作为道德行为的标杆,其实私下烂的要命。”“该死的中国记者。侮辱这个伟大的职业!”“看电视我只看《天气预报》,看报纸我只看报纸下面的日期,因为只有这些才可能真实一点。”
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些批评,如芒在背。无良的记者多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公信力也就毁了。封口费,真的是中国记者的滑铁卢,早葬送在金钱的石榴裙下,宁肯当个面目狰狞的魔鬼也心甘情愿?
哀无良记者今日之不幸,怒其昨日之不争。哀怒于事无补,毕竟时光无法倒流,紧要的是杜绝新的无良记者被制造出来。这样,我们转过头来思量,无良记者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贪欲人皆有之,欲望面前没有真正的至善者,一些记者用黑社会团伙的手段敲诈勒索,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许没有葬送自己,却在埋葬着中国新闻事业,他们敲诈勒索的温床是谁提供的?智慧的网友,早已替我作答:“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们这些混蛋不瞒报,用得着受人威胁吗?”“自己出了事故,为啥还要出钱害记者呢?拖人下水,道德败坏。”“做一个普通公民都要讲公德,更何况是一名记者?但作为责任一方为何要让记者不将真相报道?这些难道不值得深思?”“记者忙敲诈,官员忙封口,狼狈为奸,他们还能干点啥?”
媒体采购、销售的是信息,客观的信息,没人抹杀得了,但有可能被暂时截留在某个地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国在这方面更看重面子。对官员来说,面子已经不单单是面子,而是关系到升迁贬谪的东西。所以,遇到好事死乞白赖求告记者加速信息的传播,遇到坏事不折手段央求记者封杀信息。这样,关系到官员私利的信息,不管好歹都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当然,买卖的成本有公款伺候着,至于如何交易则要看他们打通记者的决心和力度了。所谓的无良记者,就是在地方官员对信息的扬和封的权量过程中,被金钱这个砖头给砸得头破血流的。尝到甜头的记者,一旦吃透了基层的这种交易机制,学会敲诈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可见,没有官员封口忙,哪有记者敲诈的机会?倘若官员坦荡荡,记者再无良也无计可施,文责自负,你敢因为敲诈不成去造谣吗?不法利益共同体,让官员和记者在这个共同体内逢场作戏,少了谁也不成事。追究记者的法律责任,维护的公平正义,维护的是新闻事业的公信力。同样,追究行贿的地方宣传部门,比单纯臭骂无良记者更有意义。
什么时候,我们的法律真的动真格,官员想忙封口也不敢,记者想忙敲诈也不得,从良者多了,社会的乱象自然少了,老百姓的骂声也就消停了。
http://www.art1.swust.edu.cn:1188/baokan/2010-2-1/XiKePingLun-GuanYuanMangBianKou-JiZheMangQiaoZha.htm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