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奶企道歉的“资格门”

(2010-01-05 08:51:18)
标签:

杂谈

从元旦开始,中国乳业制品工业协会向手机用户发送公益短信,向公众表示道歉并接受社会监督。内容为:“新年之际,三鹿等22家奶制品责任企业向您表示:对问题奶粉给孩子和社会造成伤害,我们深表痛心,真诚道歉,祈求原谅,诚恳接受社会监督。我们正对患病孩子赔偿。(《北京晨报》1月3日报道)


  新年新气象,这22家奶企以手机短信方式向公众表示行业性的歉意(恕俺直言,四川、北京两个手机卡均为收到类似的短信),这样的道歉虽然迟到了许久,纵然是象征性的道歉,在笔者看来,毕竟聊胜于无,其做法值得赞许。当然,行业性道歉的对象是大众,道歉能否被接受,不是哪个人可以代表了的。中国奶企的道歉,便遭遇了寒流,公众并不领情:“俺不接受,为了孩子的安全,我要让他永远记住不要相信中国奶粉。”至于公众不接受道歉的缘由,网民们并没有隐瞒:“明知害人而为之,没有道歉的资格!”“有资格道歉的前提是:意外条件、非人为主观利益因素导致了偶发的食品安全卫生事件,你具备这个条件吗?”


  道歉需要相应的资格,做错事并不可怕,关键要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了错事。客观原因酿成的过失。即便造成的社会危害较大,只要过失方拿出诚意,赢得受害者的谅解并非难事。也许受害者暂时理解不了,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会原谅过失方的。有一种过失,叫做主观故意,过失方要表示自己的悔意,其道歉资格难免受到怀疑。中国部分奶企的集体道歉,便遭遇了这样的“资格门”。因为你是主观故意加害消费者的,这样的过失性质极为恶劣,事发当初不是幡然醒悟,而是百般隐瞒真相。真相大白后,不是痛改前非,而是装聋作哑,绕着舆论的口水走,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回避自己的问题。现在,借着新年的来临,以私密文字的形式个别道歉,如果公众能轻易原谅这些奶企,不成熟的反而是他们了。


  网民纷纷质疑奶企道歉的资格问题,反映出的是中国奶企的不成熟和中国消费者的理性。逐利是企业的天性,但不该忘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不择手段的谋利叫牟利,牟利最终会让一个人或企业变得寡廉鲜耻和残忍。三鹿等中国奶企,没有起码的社会道义感,没有起码的职业伦理可言,最终沦落为变相的“人类杀手”。中国乳制品企业的“狼性”有余而人性不足,消费者质疑其道歉的资格很正常。事到如此,这些道歉企业真该重温儒家倡导的“正心、修身”理念,身没修好,做出了恶事,根子在于自己的心不正。心不正的人(企业),道歉是没有用处的。《礼记•大学》有云:“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中国乳制品行业若想赢得公众的谅解,还得看自己究竟如何道歉。用网友的话说:“道歉有什么用,拿出实际来。”


  短信道歉,只是个形式。真正的道歉,需要用行动来表示各自的悔意。具体的善后工作,具体的产品质量整改措施,对公益事业的最大参与,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来自奶企的万分诚意,消费者早晚有原谅奶企的时候。现在,就看奶企如何表达自己的诚意了。单方面躲在手机短信里悄悄说几句歉意的套话,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http://www.art1.swust.edu.cn:1188/baokan/2010-1-3/XiKePingLun-NaiQiDaoQianDe-ZiGeMen.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