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省”如何教育?
(2009-10-30 22:53:58)
古代圣贤“一日三省吾身”,今秋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得到实现。该校今秋开始在大一的3000余名学生中推行“成功内省”教育。武科大中南分校有关负责人表示,“成功内省”教育目前也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学校将会根据实践情况不段(断)完善总结。(中新网10月27日报道)
报道中出现错别字,不知报道者如何“内省”。至于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那3000多名新生如何每天集体“内省”,我同样颇为怀疑。“省”的本义是“察”或“视”,内省该当属于自我检点和反思的一种特殊活动。正因为这个缘故,《论语》中才有“退而省其私”之说。也就是说,“省”有两个基本的要件:一是退,而是私。我对“退”的理解是,避开众人,单独找个地方;“私”应是省的对象,必须是自己的言行。假如这种理解没有错的话,那么,“内省”理应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这倒不是说“内省”的一定是见不得人的东西,而是“内省”本身需要静思,对自己的言行悟出点道理来。这样,“内省”不属于教育的范畴,它只是自我反思的范畴。由此看来,“内省”教育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都很成问题。至于武汉这家高校集体组织学生每天晚上“内省”,并且异化成“成功内省”教育,更是对内省这个概念的莫大亵渎。成功不需要内省,内省思忖的是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成功并非不可以内省,而是人生中成功的时刻屈指可数,每天去内省“成功”,那不是自我陶醉吗?更为滑稽的是,组织学生在寝室集体内省,这种内省不是静思而是热烈讨论,如此“内省”教育,分明是一种寝室集体生活的大讨论,和个人内省不搭边,与成功更是不沾边!
内省无法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进行传授。换句话说,内省属于不可言传教育,只能是个人理性的产物,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孔子所谓的“一日三省吾身”,那是达到圣人境界者的习惯,普通人是难以企及的。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明白了这个简单的道理,既没邯郸学步的必要,更不该重演东施效颦的悲剧,尤其不能当做学分教育。如此教育,并且是学生花钱买学分的教育,未免过于荒诞了吧?
也许,武汉这家高校对自己的这个创意还颇为得意。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创意如果也算创意的话,也只能是外行式的创意,在瞎折腾学生。创意,在如今变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儿,“创意产业”之说不仅坐而论道,据说变成了遍地开花的产业。创意无处不在,真正的创意,应该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别人看不到,自己也不用吹嘘。如今,把玩花样的东西当作创意来吆喝,如果是商家热衷这种游戏,好歹还图个赚钱。而高校也这么好事,说你急功近利大约不算栽赃陷害吧?
“内省”教育,哗众取宠,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取消为好。诚如有人所说:“我就知道一种闹铃声音再大,听多了也和没听见一样。这种手段要是能提高学生素质,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好好研读一下西方的教育经典,不行就好好了解一下什么是素质。”话虽难听,不过,还是建议武汉这家高校的管理层先内省一下,三思而后行,总比生米煮成熟饭更符合科学发展观!
新闻链接:http://news.sohu.com/20091027/n267782968.shtml
http://art.swust.edu.cn:1188/baokan/2009-10-28/XiKePingLun-NaSheng-RuHeJiaoYoA.htm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