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明评说
海明评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821
  • 关注人气:19,4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正学术风气真的是神话吗?

(2009-10-18 12:07:43)
标签:

杂谈

    上海复旦大学爆出严重学术抄袭事件,涉及师出同门的两位博士后研究生及其导师,16日,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作出公开回应,称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已提出处理意见建议,并上报学校。(《南方都市报》10月17日)


    诺贝尔奖颁奖的新闻余热尚存,咱们国内为诺奖不青睐大陆学者而心情复杂,此时此刻,复旦大学的知名博导及其弟子深陷抄袭事件的舆论漩涡,公众最关心的不是谁抄袭了,谁被抄袭了,抄袭了什么,而是当事人和领头人的处理结果。这涉及到学术研究风气的前景是趋于净化还是愈发污浊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关系到中国学术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和地位的问题,与中华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实力问题。显然,它已经超越了抄袭丑闻本身。如果处理不力,端正学术研究风气几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


    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求名求利没有原罪。不过,名与利的获取包含了相应的道德因素和法律因素,其底线是不能为利己而损人。保护智慧财产的著作权法,表面上看保护的是作者的原创性作品,实质上是在构建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共同为文化事业的繁荣贡献每个人的智慧和汗水。我国虽然颁布了著作权法,但其惩罚性条款很少不说,更要命的是没有将盗窃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当作真正的犯罪,更没有上升到刑事犯罪的高度。偷窃一辆自行车就是刑事犯罪,一辆自行车的价值不过几百元;一部耗费了他人多年心血的学术著作,以及一篇凝聚了研究者研究心血的学术论文,其社会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简单衡量的。非法占有(全文剽窃或部分剽窃)学术成果的性质比对有形财产的盗窃更为严重,而法律的慈悲以及学界对待同行抄袭所惯有的菩萨心肠,纵然了抄袭行为。此次同样陷入抄袭事件风波的李良荣教授,早在2006年就有过类似的尴尬。他于2006年1月在新闻类核心期刊《新闻爱好者》第1期上发表特稿文章《论“编辑中心制”》,就被举报存在拼凑和抄袭行为。(见天涯社区•传媒江湖:《复旦博导李良荣再度剽窃被大河网曝光》)。假设当时复旦大学能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能够对涉事作者进行严肃处理,如今的丑闻也许就可以避免了。


    学生作弊要被取消成绩,作弊两次将面临失去学籍的危险,而学者作弊呢,是不是也能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对比海内外对学者抄袭的处理,韩国可以让抄袭者丢掉教职。接受刑事处理,而我们这里大多是不了了之。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章法也就成了作弊者的天堂。川大新闻系借口学生论文粘贴拼凑和抄袭多而萌生了退却的念头,惟独没有想到严肃论文写作的制度建设。同样,复旦大学如果不能采取刮骨疗法,严肃处理论文抄袭事件中所有的涉案者,可想而知,著名学府对学术版权的尊重尚且不当回事,又何以能约束自己的教员不去投机取巧呢?


    复旦新闻学院教员抄袭事件被曝光后,“诺贝尔,真的是神话吗?”的跟帖支持率可观。我们想问的是,端正学术研究风气真的是神话,高不可攀吗?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新闻链接: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9-10/17/content_918192.htm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6/1/55053.shtml

http://art.swust.edu.cn:1188/baokan/2009-10-17/XiKePingLun-DuanZhengHuaShuFengQiZhenDeShiShenHuaMaA.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