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官场版的“小富即安”
(2008-07-10 11:57:49)
标签:
杂谈 |
“社会治安成为民意调研中群众满意度提升最高的一项,我看了后心情非常激动。”9日上午的救灾英雄特警表彰会上,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特别谈起了广州治安工作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他坦承上任之初对广州治安能否快速好转是“心里没什么底的”,近两年来广州治安的持续好转给了他惊喜。(新华网7月10日报道)
凡是去过广州,或者在广州有熟人的人,对广州市的治安状况,多少会有一些耳闻。经常和我联络的广州的朋友们,都承认当地的治安状况较前两年有改观。这个事实,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份民意调研结果的可信度。当我就这则新闻再度询问一位朋友时,她承认广州的治安状况现在确实好一些了,但她夜晚一个人在街上走还是不敢拿手机打电话,生怕被抢走。去年,还在街上遭抢,手机、相机和钱包,统统损失了,虽然报警,最终还是没有下文。这样的遭遇,她不是经历了一次,其他朋友也都经历过或看到过。他们对广州的社会治安,有所满意,但并不真的满意。
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满意度也有差别。作为广州的市委书记,朱小丹看到民意调研报告后,喜上眉梢,也是正常的。这种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已经不大合适;再在公开场合沾沾自喜,难免给人以“王婆卖瓜”的感觉。虽然朱书记对下属强调不能“盲目乐观”,但他自己的兴奋,同样不是好事。这是官场版的“小富即安”——稍微有点成绩,惟恐别人不知道,在先自我播报、自我肯定一番。问题是,小富不是富,小成绩也不是真正的成绩。也许有人会说我的这个说法“逻辑混乱”。我的解释是,“富”是个量的概念,只有相对,没有绝对。“小富”不是富,是就富裕的程度还很不够而言的。同样,官员的“小成绩即兴奋”,也是很可怕的,因为小的成绩不是真正的作为,甚至是问题还比较多的潜台词。
以广州的社会治安的“成绩”为例,看看朱小丹书记怎么介绍的:
2006年,广州刑事发案总量降到10万宗以下;去年,刑事发案总量则降到8万宗,为近5年来最少。因此社会治安成为“群众满意度提高幅度最大的”一个指标。网上不少广州的网友提出了质疑,认为有些市民觉得报案也无济于事才放弃报案的,所以发案数量下降不意味着实际治安的好转。我们姑且认为官方提供的数据属实,所有的当事人都报案了,但是,一座城市里每年8万宗的刑事案件,还是个天文数字。即便这8万宗案件全部告破,也不等于广州的治安真的就好了,市民的安全感真的就有了。“缺乏安全感,广州的乱不是乱说的。”“是报案少了,因为报了案也没有用,又何必去报呢?”
广州官场版的“小富即安”事例,不止这一起。记得是前年,广东公安厅长梁国聚对媒体宣称广州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舆论为之哗然。如今又市委书记又在变相自我表扬“本书记治理有方”(网友的话),这样的骄傲心理,万万要不得。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广州官员切莫孤“芳”自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