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急管理专业”应该缓行

(2008-06-12 11:07:57)
标签:

杂谈

地震、雪灾,当一系列灾害发生后政府应该怎么做?暨南大学今年首开应急管理方向专业,培养危机评估和应急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的高校开设有此专业。(《信息时报》2008年6月12日)


汶川地震,唤醒了国人的应急管理意识,呼唤专门的应急管理人才能够在危急时刻投入战斗。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构想开设这方面的专业教育,急国家和人民之所急,这种思路值得赞许。但是,匆忙之下开设“应急管理专业”,这种做法本身,值得商榷,应该缓行。


就宏观而论,教育事业是科学,而不是“110”或者“119”,大学也不宜以“消防员”的身份社会于服务。只要还承认教育事业属于科学,那么,科学的事情就应该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大学本科教育,不同于博士学位培养,可以站在学科的最前沿设立。今天的本科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完善的教育理念,可行的教学大纲,成熟的专业教材,充裕的师资力量,是办好本科教育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匆忙上马,非但难以实现培养目标,最终受害的反而是学生。从这种意义上说,尊重教育规律,就是尊重学生,尊重社会,尊重相对匮乏的高等教育资源。反观应急管理专业,全世界目前仅有三个国家开设,其经验多少,教训几何,有待考察。美国有47所大学有类似专业,并不意味着暨南大学在应急管理专业设置方面可以变成美国“第48所大学”或者中国第一所大学。悬念尚未解决,匆忙上马这个专业,一旦遇到危机,如何“应急”这个麻烦?


从微观来看,暨南大学的应急管理专业也未必具备招生的条件。就其公布的两个专业模块教学计划而言,课程设置看上去包罗万象,实则是一个“大拼盘”。专业模块教学之一,是网络、工程、环保、核技术和有害材料和管理学的“一锅炖”;专业模块教学之二,乃医学、生物、食品专业的“大合唱”。不管是哪个模块,充其量是传授给学生一点概念性的东西而已。这些蜻蜓点水的知识,和一场“专业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旱灾、雪灾、火灾)、人为的危机事件(如国际冲突、政治危机)相比,相差甚远。真的让应急管理专业的学生去应对其中任何一项灾难,显然有些强人所难。何况,这些专业知识中,有时候可能一辈子也没有用武之地。有人担心应急管理专业的学生出校门便失业,虽有些夸张,但这个专业培养的“叶公”多于真正的专业人员,恐怕还是很有可能的。


地震常有,特大地震不常有;雪灾常有,特大雪灾不常有。高校看到应急管理人才紧缺,最好还是在现有专业教育上下工夫,至于单独开设这类应急管理专业,难免有应景之嫌。如此“应急”,还是征求一下各方的意见,不必急于招生。否则,办成“豆腐渣专业”,不但无功,反而有过了。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0612/01/4E6VJR7V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