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掉下来的假鸽子砸伤了谁?

(2008-04-04 13:46:26)
标签:

杂谈

 

湖南的“平江虎”昙花一现,便现出了原形。当人们还在愤愤不平于陕西的“镇坪虎”仍在扑朔迷离时,其实还有一个比镇坪的“周老虎”更“古老”的悬疑没能揭开,这就是2005年由哈尔滨日报记者张亮拍摄的《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这幅照片,曾获得我国首届“华赛”金奖。还好,盘旋于广场上的那只假鸽子,在经历了舆论和业内人士的多番“扫射”后,也终于“掉落”下来


闹了很久的“广场鸽”照片真假终于真相大白。3日在中国记协举行的维护新闻摄影真实性讨论会上,中国新闻学会主办的“华赛”组委会宣布《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是假照片,取消其第一届“华赛”金奖资格。据悉,《哈尔滨日报》社已对记者张亮做出了解聘的处理。(《新京报》2008年4月4日)


“广场鸽”事件,也算尘埃落定。这个消息确实令人欣慰。“假鸽子”掉了下来,假鸽子照片也被取消了金奖资格,虽然代价是蒋铎退会,但是,假如不是蒋铎的愤然退会,假如不是许林的强烈抗议,假如“广场鸽”燃起的火焰长久没有熄灭,“假鸽子”能掉得下来吗?
我想从另一个视角看待假鸽子落地事件,追问掉下来的假鸽子“砸伤”了哪些人?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凡是靠弄虚作假来沽名钓誉之人,终究会被历史嘲笑的。掉下来的假鸽子,第一个“砸伤”的,无疑是造假者张亮本人以及他所供职的单位。新闻的生命的真实,教科书上的这句话,是无数新闻工作者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不少人为新闻失实付出过痛心的教训。遗憾的是,造假有利可图,要么像参评“华赛”的这张“广场鸽”照片那样,张亮之所以无中生有添加鸽子,无非是想制造更好的接种氛围。事实上,诚如3月28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媒介批评研讨会上有学者所批评的那样,摄影记者不懂美学,添加上的鸽子,反而破坏了构图,造假纯属画蛇添足。以多为美,不仅破坏了照片的真实,而且损害了新闻摄影的真谛。弄巧成拙的造假照片,害了张亮自己。与此同时,也砸伤了哈尔滨日报社。不久前,该社负责人还扬言要追究“诬蔑”“广场鸽”照片有假的当事人。如今,权威的鉴定没有给他们面子,不知该社是否接受中国记协和中国新闻学会组织的这次鉴定的结果。如果不服,会不会连这两家单位一并给告上法庭?如果沉默,两年多来他们咬定自己送出的参赛照片没有造假,岂不是掌了自己的嘴吗?他们作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又何在?


掉下来的“假鸽子”,虽然没有砸着蒋铎、许林等恪守新闻摄影职业道德的专家们,但是,他们付出的成分,足以令他们寒心。蒋铎为此宣布退出他参与组建的新闻摄影协会,许林在多个场合和自己所在的协会的领导们“过不去”。打假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打自己的假更难?“广场鸽”事件再次证明,打假需要打假者付出的东西太多。如果不是蒋铎和许林们的绝不退让,“假鸽子”掉不下来,反而更加伤及到打假者们。


被掉下来的假鸽子砸得最疼痛的是“华赛”组委会。没有人是火眼金睛,照片评奖看走眼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面对舆论的质疑和专家的质问,组委会非但没有及时正视“广场鸽”事件,而且变相充当了“假鸽子”的保护伞,因为他们生怕假鸽子掉了下来,损害自己的名誉。结果,“假鸽子”争议这么长时间,给新闻摄影界乃至新闻界的声誉造成的诸多不良影响,受伤害的已然不是一个“华赛”,其教训值得继续反思。


掉下来的假鸽子,砸伤的还有所谓的“新闻策划”。有学者质疑,给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本身就是一种炒作。天上的飞禽那么多,在广场上以医务工作者给一只鸽子接种来隐喻国家对飞禽的关注,其效果除了哗众取宠之外,并无实质性意义。如此说来,“广场鸽”事件假的何止一两只假鸽子,而是注射疫苗事件本身。虚假照片之所以层出不穷,关键在于事件造假屡禁不止。如果造假事件不能从源头上被杜绝,机械拍摄的照片即便没有经过技术处理,其“真”又有何益?藏羚羊穿铁路的照片,是不是就是另外的悬疑案例?


假照片打假,固然浪费了诸多的社会资源,而更大范围的新闻策划,这种真正的假事件,浪费的社会资源如何计算?策划事件满天飞,冲垮了我们的真实防线,受伤的岂止是今人,恐怕殃及到我们的后代子孙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