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距离年关不远,各类年终表彰活动即将拉开序幕,不少人早就“求奖若渴”了。评比也好,表彰也罢,都离不开一个“钱”字。每年全国用于评比表彰的支出,一直是笔糊涂账。“糊涂”的时候,一心想“清醒”;真“清醒”了,却又没法不令人震惊!
安徽省现有各类评比、达标和表彰项目4321项,进行这些评比等活动需耗资1亿元以上。省政府称多属劳民伤财,要求大规模清理削减。(《新京报》2007年10月28日)
不论从哪个角度衡量,安徽都处于“中等省份”的层次。就是这样一个省份,全年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日均11.89项,年支出金额超亿元。这个数字,虽说够不上天文级别,还是有点触目惊心。惊愕之余,疑问随之产生。
其一,评比表彰意欲何为?这似乎是个悖论。有评比、达标,就要有个最终的说法。而这个“说法”,就是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式的所谓“表彰”。若让任何一个组织评比活动的负责人回答这个提问,恐怕能滔滔不绝说上半天。必要的评比,确实必要。不然,诺贝尔奖评选岂不是多余了?但是,评比必须适度。换言之,评比表彰活动,不能过滥。否则,出发点再好,也能变成坏事。一个麻雀大小的单位,每年有几次评比表彰,按照“风水轮流转”的中国传统,早晚人人也有荣誉等身的那天。问题在于,评比一旦泛滥,等于没有评比,只剩下赤裸裸的奖励期待了。
其二,谁在热衷评比表彰?既然评比劳神、表彰伤财,那么,缘何还有那么多部门对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乐此不疲呢?除了少数权威性的评比之外,大多数的评比表彰,实际上对组织机构有利可图。俗话说,无利不起五更。如果政府部门搞的评比表彰,统统由组织者自己掏腰包,安徽每天还可能有平均十多次的评比表彰吗?真这样的话,怕是下面要求表彰的呼声很好,上面的领导也会犹豫和吝啬的。评比表彰需要经费,这笔钱要么向财政部门申请,要么由基层单位凑钱。除去各项开销,有所结余,并且这些结余日积月累多了,能变成评比部门的“辛苦费”,才是名目繁多的评比表彰走马灯带似的举行的根源所在。
其三,评比表彰实效如何?全国每年评比出来的各种奖项,不计其数。如果人类的历史纯粹依照这些奖项中声称的事迹来写,恐怕我国早就步入小康社会和发达国家之列了。可惜,事实不仅不是这么回事,而且成了一项人祸——浪费的源头之一。评比表彰成灾,成为劳民伤财的代名词,确实需要反思。
其四,除了官方公布的评比表彰方面的统计数字外,还有没有其它非政府组织的评比表彰?官方的评比表彰费用每年超过1亿元,企事业单位的评比表彰,可否计算在内?据我所知,单是教育系统因评比表彰造成的浪费,同样超乎人们的想像。这个数字,有待披露。
评比还使荣誉称号贬值,为浮夸虚荣和弄虚作假推波助澜。如此说来,评比表彰是到了该“瘦身”的时候了。安徽已经觉醒,其它地方是否也该效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