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求是地讲,中国公民科学素质不仅是低,而且是十分低下!”10日下午,在广州科协举办的科普沙龙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如是说。他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国民科学素质普遍偏低,科学素质排位最高的是青少年和学生,其次是企业领导者,而政府官员及公务员只排在了第三位。(《新快报》7月11日)
官员的科学素质比不上学生和企业家,这样的结果,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其实,何止是失望,官员的科学素质欠佳,隐患不少。
科学素质不仅影响其个人人格和心智的完善,而且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成员人格和心智的完善。和官员有私交的人都清楚,官员中的求神拜佛现象,比普通民众有过之而无不及。前些年,《半月谈》内部版曾披露,某省主要官员为抢烧新年第一柱香,不惜动用武警封山。至于县市官员,利用节假日携带家眷起早到山里进香求签,早已见怪不怪了。迷信于烧香拜佛,要么是心虚,要么是有私心,不管属于哪种原因,从一个侧面表明,因为科学素质不高,其人格有些扭曲,心智不大健全。官场的爱好,不同程度污染了社会环境,助长了迷信歪风。
普通公民的科学素质欠佳,充其量只能影响其工作和生活。官员的科学素质欠佳,则直接影响到政府部门的决策。“广州每年投入到社会科学普及的经费少得可怜,只有20万元,怎么搞科普?”来自广州社科联的谢天祯说,广州每年社会科学经费只有20万元,自然科学经费是1000多万元。这个数据表明,官员科学素质欠佳,造成科学研究天平的失衡,而这正是决策所知,是一种典型的“人祸”。
事实上,因为官员掌握着多个领域的决策权,其科学素质堪忧,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社会进步速度的快慢。如果国家统计局能够对各地政府的决策失误做一个统计,然后分析决策失误的原因,科学素质欠佳,估计是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因素。因为科学素质,干出违背科学规律的荒唐之事,反而显得“正常”了。反过来说,这种“正常”,又必然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近两年川渝地区的干旱,有学者怀疑和三峡工程的蓄水有关。虽然不是定论,但从一个方面给在任的官员提了个醒:一个缺乏科学的决策,后患无穷。
官员科学素质欠佳,与选拔官员之时,缺乏对科学素质的考核有关。我们选拔官员,过于看重形式上的政治素质。在我看来,官员的政治素质之中,包括基本的科学素质。这是因为,缺乏科学素质,纯粹的政治素质再高,对于国家和民众而言,也无济于事。
所以,是到了站在政治高度要求官员所应具备相应科学素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