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瞧这“好事”做的

(2007-07-09 12:05:59)
 

6月8日,一位吴姓患者在家属陪同下到福州市第四医院精神科就诊,接诊医生刘福生给她挂了19次号,开出19张处方单,累计金额1000多元。院方称,卫生部对每张处方的药量期限有限制,此举是为了方便患者。(《新京报》2007年7月9日)

 

患者的身体,不该比健康人更强健。让他们为挂号,在医院里兜着圈子跑19个来回,这样的医生、这样的医院、这样的医德,敢不敢恭维?就这,院方还说,照顾患者路途遥远,为了方便患者,并声称“我们是给患者做好事。”

 

以人为本,处处替患者着想,当然是好事。福州市第四医院对别的患者如何,不得而知,单就从为这位吴姓患者做的“好事”来看,似乎没有多少可值得夸耀的地方,甚至说不咋的。偏偏就这么一起“好事”,还要“王婆卖瓜”。

 

这里,我们不妨拿起手术刀当个解剖者,看看这个“好事”究竟怎么样。

 

院方辩解说,之所以让吴姓患者挂19次号,为的是避免天热,让患慢性病的患者少往医院跑。此话看似有理,怎奈却经不起推敲。如果真的像医生所说,纯粹为患者考虑,那么,挂一次号就该解决问题了。挂19次号,意味着不是患者本人就是患者家属,不得不重复19次到医院看病的程序。尤其不能忽视的是,挂19次的号,就得掏19次的挂号费。也就是说,虽然是一次看病,其实还是花了19次看病的钱。对坐诊医生而言,他接待一个病人,等于收取了19次的劳务费。一个劳作,卖出19次的价钱,这个“雷锋”医生,骨子里可是贪心十足啊。如果说没给患者省一分钱,当然不现实,顶多给患者省了18次的出租车钱或者乘坐公共汽车的票钱。也就是说,福州第四医院的这件“好事”,除了让公交公司或者出租车司机蒙受一点“损失”外,他们自己并没献一点爱心,包括连病人跑腿的方便,都吝啬得没有减免。如此“好事”,怎一个“好”字了得!

 

重复挂号之后,继续审视这个“好事”的真面目。一次挂号、一张处方,就可以办到的事,为什么让吴姓患者及其家属折腾19个来回?原来,“好事”的炮制者在替自己规避风险。卫生部新近出台的规定,禁止开大处方。福州第四医院的医生们,与其说在替患者着想,不如说在替自己免责。既想多开处方,又不愿被上级卫生部门抓住小辫子,只有劳驾患者多到挂号室排几次队,多给医院的门诊收入做点贡献了。如此“好事”,虽然真正的受益人是自己,偏要嫁“福”于人,让冤大头们吃了亏还得向自己道谢。这样的“好事”,比赵本山的小品《卖拐》还能“忽悠”人,改天建议老赵再把这件忽悠患者的事情搬到200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至此,还不能说“好事”的谜底被揭开了。记者的调查结果告诉我们:通过虚增挂号次数,造成多人看病的假象,降低人均门诊费用数据,是福州第四医院集体做的“好事”。当然,这种方便患者的“好事”,全国的医疗机构中,是不是只有福州第四医院一家在做,谁也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媒体“妖魔化”医生、医院,而是他们自己在给自己抹黑。不然,事发后,当事医生怎么会被暂停医师处方权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