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水危机引发一场环保风暴,无锡市辖下的宜兴市5位政府官员因在对相关企业违法排污上“工作不到位”或“监管失责”受到处分。一些企业因违法向太湖排污而遭到严肃查处或遭勒令停产整顿。(《东方早报》6月11日报道)
俗话说,纸保不住火。同样道理,水也纳不了垢。震惊全国的无锡“水危机”事件,有天灾的因素,更有人祸的原因。不久前,无锡警方拘留了举报太湖水污染严重的举报者,是不是“人祸”之一,相信历史将证明一切。
言归正传,看看无锡方面是如何应对这场水危机事件的。在全国媒体的逼视下,无锡方面刮起了一场“环保风暴”,一系列责任官员受到处分。看到这则新闻的标题,有些喜出望外,以为终于盼到了官员担责的时刻。哪知,浏览过报道末尾的名单,大失所望。受到行政记过、行政记大过、行政撤职等处分的官员,竟然全是“七品”以下的,有的连“九品”都算不上。他们分别是:宜兴市周铁镇镇长吴旭、周铁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陈忠强、周铁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莫小峰、宜兴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盘君、宜兴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周铁中队副中队长冯旭东。
这么大的事件,真正该问责就这么几个小“虾米”,难道其他更高职位的官员,真的就没有责任了吗?10日晚间,凤凰卫视播出的该事件调查新闻中,看到无锡市的市长和主管副市长,面对记者的提问,侃侃而谈准备采取的措施,当时我就纳闷:一个稍微有点良知的官员,自己治理的地方出了这么大的问题,纵使上级不撤职,自己也该主动辞职。否则,再抛头露面,不感觉羞耻,也该脸红才是!遗憾的是,看样子无锡市的领导和该市环保局的局长,没有问心有愧的样子,他们掀起的所谓“环保风暴”,也只是刮向基层,而吹不到自己。如此徒有虚名的“环保风暴”,不过是转移视线、逃避自己受处分的手段而已。而应“风”倒下的这几个小官员,他们是否觉得公正,心里有无“委屈”,也许最能说明问题。
除了沙尘暴,世间人造的形形色色的“风暴”,大多是人造的产物。无锡的这个事后“环保风暴”,则是典型的人治产物。“风暴”一旦人造,难免有人趁机趋利避害,先保护自己不受此“风暴”的冲击才是。如此治污,恐怕只能是看谁的运气差,就让他倒霉一次。而职位高的官员,永远不会有危机感的。规则是自己制定的,自己不当“不倒翁”,可能吗?
太湖水污染,被处分的几个小“虾米”官员,固然有直接责任。但是,在此事件中,监管失责的,显然不只这么几个人。从无锡市长、主管副市长、无锡市环保局到宜兴市的市长、主管副市长以及环保局长,都该被罢免。
“环保风暴”,不刮为好。通过司法途径,依法处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