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国际译名“Friendlies”于上周正式更改,新英文译名汉语拼音“Fuwa”正式启用。(《北京娱乐信报》2006年10月16日)
“福娃”这5个“奥运孩子”,虽然名字中带着“福”字,在我看来,她们却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有福气,出世不久,在网上遭到恶搞。一时间,这五个可爱、活泼的吉祥娃娃,被个别人涂鸦得面目全非。“毁容”的阴影刚消失,这几个娃娃的“爹妈”(抑或说监护人)北京奥组委又忙着给她们修改英文名字。你说,几个连名字都起的不怎么地道的孩子,能算很是有福气吗?“福娃”小姐妹,我真是为你们的遭遇愤愤不平啊。
一个家庭,孩子诞生前,还要动员亲朋好友,给未来的宝宝起个满意的名字。确定不了孩子的性别,通常准备两个名字。孩子的名字,就是父母的希望嘛。“福娃”作为北京奥运吉祥物,为取这个名字,更是兴师动众,在全国范围内集思广益。没想到,五个福娃的共用名字的国际译名“Friendlies”欠佳:“Friendlies”,在发音上跟“Friendless”(没有朋友的)发音雷同;“Friendlies=Friend(朋友)+lies(说谎)”。这两个致命的缺点,迫使北京奥组委帮福娃修改英文名字,避免不应有的尴尬。
孩子的改名叫顺了,改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让许多人感到不便,二来还得麻烦派出所的户籍民警修改档案。“福娃”的国际译名,在世界上拥有多少知名度,孤陋寡闻的我,不大清楚。不过,原先的那个国际译名,至少在国际奥委会备案了,现在修改译名,需不需要对人家说声“Sorry”?国内懂英文的人数以亿计,修改“福娃”的国际译名,北京奥组委要不要也给全国人民道歉?因为当初确定“福娃”的国际译名之前,相信北京奥组委的成员都参与了吧?这些人中,不该不懂英语,该预料到中国人读Friendlies之时产生的谐音现象吧?结果,该尽责的事情没有尽责,“委屈”了“福娃”姐妹事小,丢中国人的面子事大。
孩子改名,责任在父母。举个例子吧。我的一位同学,父母给他取的名字叫“汉坚”,到学校后,许多同学都喊他“汉奸”,经常搞得他很是尴尬。问他为什么会叫这个颇有歧义的名字,他说,在他们老家的方言中,“汉坚”的读音和普通话差异很大,他父母当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最后,为了改名,学校出证明,去派出所申请,折腾了几次,总算告别了“汉坚”时代。可见,家长一时的疏忽,给子女造成的尴尬有多大。
如果说没有文化的父母出现这种失误还可以原谅的话,那么,北京奥组委在翻译“福娃”的英文译名之时,再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该不该受批评?许多人担心北京奥组委这个“马大哈”,以后会不会出现更大的失误。从“福娃”的英文名改名事件看,公众这样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但愿从此以后,“福娃”五姐妹再无烦恼,北京奥运会的筹办、举办再无失误。
前一篇:双重原罪“烹饪”了“指标盛宴”
后一篇:磁悬浮,因噎废食还是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