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上,湖南卫视“2006超级女声”总决赛10进8晋级赛准时开始,上周刚刚出炉的年度10强首度同台献艺,以当代民谣《知道不知道》拉开晋级赛的帷幕,11位超女一同以各地方言的快板形式演绎了“八荣八耻”,创新的开场舞让观众眼前一亮。
《超级女声》导演策划选手演绎“八荣八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连我这样一个音乐门外汉,一度也受到了感染。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电视节目的生命力也不例外。从创新的角度看,超女选手舞台上高唱“八荣八耻”,应该说达到了创新的效果。
任何音乐作品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环境。从事文学批评的人,讲究的是“知人论事”。音乐批评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是弹奏一部音乐作品,还是演唱一首歌曲,演奏(唱)者如果对音乐作品的背景知之不多,也许并不妨碍他(她)们在舞台上赢得掌声,但是,掌声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因为音乐固然离不开表演,但音乐艺术却不是为表演而去表演,需要音乐人和音乐作品的融为一个整体,进入真正的音乐境界,达到音乐的最佳传播效果。
“八荣八耻”的提出,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在中国时下的语境里,“八荣八耻”内容严肃,意味深长。用快板、方言等手段展现“八荣八耻”,不是不行。然而,在电视娱乐节目中演唱“八荣八耻”,是否得体,笔者个人觉得有待商榷。
“八荣八耻”的主题,引导人们积极向上,保持良好的传统美德,最终达到守法、修身的目的。将“八荣八耻”改变成音乐作品之时,是否应当考虑题材本身的特殊要求?尤其是在挑选演唱者和演唱舞台时,是不是也得注意这个问题?不错,超女选手演绎的“八荣八耻”,确实让观众眼前“一亮”。问题在于,这个“亮”,究竟是瞬间的闪亮,还是音乐艺术的“亮点”,委实需要甄别。
这首《知道不知道》的当代民谣,听“超女”的口吻,应该是都“知道了”。后面的童声唱出的“八荣八耻”原文,大约是《知道不知道》提供的答案。可是,歌手们异口同声地“知道了”,作为观众的我,想问超女选手的是,你们通过参加《超级女声》角逐,究竟这个节目知道了多少,对音乐知道了多少?你们演唱的《知道不知道》版的“八荣八耻”,“知道”“八荣八耻”之后,从排练到直播,可否对照过自己?
“超级女声”是娱乐化的商业活动,超女选手是商业化活动的产品,或者说客串演员。能“修成正果”的前几名者,到头来献身的恐怕也不是真正的音乐艺术,而是“名利”二字。近日,去年的“超女”何洁因为在北京一掷千金买豪宅,被四川省税务稽查部门盯上,一个热爱祖国的超女,想必不会只顾自己赚钱,逃税漏税吧?李宇春、张靓颖、纪敏佳这三个2005年的超女,一并被税务稽查部门锁定目标,准备进行调查。倘若她们上台高唱《知道不知道》,如果有人问既然知道“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为何还会被税务部门怀疑逃税,她们该如何作答。
“八荣八耻”不是唱的,而是需要从自己做起的。“超女”选手,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