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女是狂欢还是孤独的象征?

(2006-05-02 12:06:28)

        5月2日,《三湘都市报》发表《我们想“高雅”,但口袋里没有钱——80年代出生的人致刘忠德爷爷的一封公开信》,对刘忠德提出反批评。作者觉得刘“太低估了孙辈们的鉴别力与欣赏水平”,质问“如果一档娱乐选秀节目就能够毒害我们一代人,我们中国还有什么希望?”“您已经落后这个时代了,我不想把您比作《家》中的高老太爷,但是您却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个人物。”“希望您能够为寒门学子解决些实际问题”、“希望您不再担任诸如‘中国汽车形象大使选拔赛’、‘全国模特大赛’之类活动的评委了,因为这些活动在我眼中比‘超女’更加低俗、更加有害青少年的成长、更加有辱艺术之名。”
        一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能不能当其同龄人的代言人,我不清楚。听这个作者的口气,一句一个“我们”,好像他(抑或她)是在代表中国所有八十年代生的年轻一代炮轰刘忠德。
        我不否认,在一些人眼里,刘忠德是个“老眼昏花、胡言乱语、旧式封建专制家长”的代表。尤其是李银河女士对刘的“盖棺定论”,祸从口出的刘忠德,因为担心中国的青少年被不健康的娱乐节目所伤害,正在被一些人当作靶子给攻击,并且从单纯的就事论事,演变为人身攻击。莫非,这就是中国最民主式的争论?
        最近,一直在看刘宏毅博士的《三字经讲记》和《千字文讲记》。从“故纸堆”里抬头看十多天来精英人士和大众人士围绕着“超女”的争议,我不得不不说,凡是那些不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后生们,很可能是最“无知者无畏”的一个特殊群体。缺乏最起码“礼”的修养,缺乏最基本的“道”的修养,凭感觉说话,意气用事,不管他人的批评有没有道理,只要不合我的意,反驳还算文明,骂骂咧咧也很普遍。看看网上的留言,相信我不是毫无根据的栽赃吧。
        “超级女声”是和传统的僵硬的、模式化的娱乐相对的一种大众娱乐节目,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一些人错误地将“高雅”艺术说成是贵族艺术、高价艺术,实在是对艺术的一种误解。或者说,误把西洋艺术当成了惟一的高雅艺术。事实上,艺术的雅与俗,只有形式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差别。真正雅的东西,往往产生于民间,并且是完全可以“俗”的。同时,真正的“俗”也决不是“低俗”。低俗不是“俗”,是动物性特征占主导地位。学者批评“超级女声”推销“一夜暴富”概念,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抓住了要害。一种娱乐的毒素,不是高浓度的毒药,几天的时间便可发作。所以,那些以超女究竟“毒害了谁,毒害的症状在哪里”的反批评者,只能说有点揠苗助长了。“超女毒草”尚在孕育,也可能你这辈子发作不了,但这种毒素可能遗传给你的后代。到那时,你再后悔,怕是莫及了。
        就“超级女声”,精英和大众之间有争论比没有争论好。精英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批评超女,部分民众站在自娱自乐的角度反对,都是正常的。只要批评不搞人身攻击,少扯些别的话题,相信“会诊”超女,不该太难。倘若泼妇骂街,那就劝骂街者先去补上教养这一课,再回来争论,也不迟。请相信,假如超女真的很好,可以活上几十年的;假如它不是一些人吹嘘的那么好,你们再呵护,也延长不了它的寿命。
        没有文化精髓的狂欢,只能是群体孤独的象征和写照。这是笔者对超女现象的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