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海难如何入史
□刘海明
历史往往有惊人相似的一幕。谁也不曾料到,电影《泰坦尼克号》里惊心动魄的场面,
2006年2月3日,在埃及渡轮“萨达姆98”号上,再度重演。历史之所以是历史,在于在事
件相似的外表之外,还有许多不尽相同的独特之处。
3日,埃及渡轮“萨拉姆98”号发生海难,估计死亡人数将达1000人。第一批登岸的幸存者
有140人左右,大多是男士,年轻体壮。获救者称:“一切都发生得极快,在10分钟之内,
船就翻到水里,我们都掉落海中。”“第一个登上救生艇的是船长。”目前,船长还属失
踪人员。(《北京青年报》2006年2月5日)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已经入史。虽然其伤亡惨重,但在大难当头,船长沉着指挥,“让
妇女和孩子先走”的呼声,至今仍回荡在人们耳际。悲剧并不感人,感人至深的却是危急
关头,人们表现出来的勇于牺牲的精神。这个准则,中外皆然。泰坦尼克号海难入史,不
在于其灾难程度“伟大”,而在于获救的绝大多数是父女和儿童,只有少数“体面”的富
人,不体面地设法逃生出来。包括船长和船员,还有男主人公,为了拯救更多妇女儿童的
性命,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才是泰坦尼克号事件最具伟大历史意义的地方。
虽然“萨达姆98”号的救援工作仍在进行,我们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该渡轮将以什么方
式入史的问题。
和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不同,“萨达姆98”号发生的是火灾。火灾发生后,船方拒绝报
告,拒绝停航,彻底堵死了获取外援救助的路子;面对乘客的质疑,船员谎称已经控制住
了火势,也许,确实能“稳定”一时人心,不仅乘客的知情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就连外界
也不知道该轮船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测;渡轮即将下沉,船长第一个选择逃生,其不光彩
的行为,和泰坦尼克号船长简直无法相提并论;第一批获救的幸存者,清一色的年轻体壮
的男性公民,是“萨达姆98”上没有妇女和儿童,还是这些幸存者为保全姓名,不择手段
和妇女以及孩子们争夺逃生器械?不管怎么说,史册上的“萨达姆98”号海难,难免留下
太多的不光彩的画面。如果有电影导演选择这个题材拍摄电影,很可能是和《泰坦尼克
号》的场面大相径庭……
历史是什么?古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许多人的嘴脸。一个幸存者上岸后
大喊:“我们的命是世界上最贱的!”这是对“萨达姆98”号海难的直接控诉,也是乘客
生命权价值几何的形象写照。当然,这话并不完全准确。我以为,竞争不过年轻体壮男子
的妇女和儿童的“命”,才是该渡轮上最贱的,她们连生还的可能几乎都没有了。
我在想,如果不幸是中国的渡轮遭遇了和“萨达姆98”类似的海难事故,我们的船长、船
员该如何组织逃生工作,我们年轻体壮的男性乘客,会不会和同行的妇女儿童争夺逃生的
机会?历史固然不能虚拟,一旦真有这种不测,我还是很想知道我们的国民的具体表现。
□刘海明
历史往往有惊人相似的一幕。谁也不曾料到,电影《泰坦尼克号》里惊心动魄的场面,
2006年2月3日,在埃及渡轮“萨达姆98”号上,再度重演。历史之所以是历史,在于在事
件相似的外表之外,还有许多不尽相同的独特之处。
3日,埃及渡轮“萨拉姆98”号发生海难,估计死亡人数将达1000人。第一批登岸的幸存者
有140人左右,大多是男士,年轻体壮。获救者称:“一切都发生得极快,在10分钟之内,
船就翻到水里,我们都掉落海中。”“第一个登上救生艇的是船长。”目前,船长还属失
踪人员。(《北京青年报》2006年2月5日)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已经入史。虽然其伤亡惨重,但在大难当头,船长沉着指挥,“让
妇女和孩子先走”的呼声,至今仍回荡在人们耳际。悲剧并不感人,感人至深的却是危急
关头,人们表现出来的勇于牺牲的精神。这个准则,中外皆然。泰坦尼克号海难入史,不
在于其灾难程度“伟大”,而在于获救的绝大多数是父女和儿童,只有少数“体面”的富
人,不体面地设法逃生出来。包括船长和船员,还有男主人公,为了拯救更多妇女儿童的
性命,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才是泰坦尼克号事件最具伟大历史意义的地方。
虽然“萨达姆98”号的救援工作仍在进行,我们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该渡轮将以什么方
式入史的问题。
和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不同,“萨达姆98”号发生的是火灾。火灾发生后,船方拒绝报
告,拒绝停航,彻底堵死了获取外援救助的路子;面对乘客的质疑,船员谎称已经控制住
了火势,也许,确实能“稳定”一时人心,不仅乘客的知情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就连外界
也不知道该轮船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测;渡轮即将下沉,船长第一个选择逃生,其不光彩
的行为,和泰坦尼克号船长简直无法相提并论;第一批获救的幸存者,清一色的年轻体壮
的男性公民,是“萨达姆98”上没有妇女和儿童,还是这些幸存者为保全姓名,不择手段
和妇女以及孩子们争夺逃生器械?不管怎么说,史册上的“萨达姆98”号海难,难免留下
太多的不光彩的画面。如果有电影导演选择这个题材拍摄电影,很可能是和《泰坦尼克
号》的场面大相径庭……
历史是什么?古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许多人的嘴脸。一个幸存者上岸后
大喊:“我们的命是世界上最贱的!”这是对“萨达姆98”号海难的直接控诉,也是乘客
生命权价值几何的形象写照。当然,这话并不完全准确。我以为,竞争不过年轻体壮男子
的妇女和儿童的“命”,才是该渡轮上最贱的,她们连生还的可能几乎都没有了。
我在想,如果不幸是中国的渡轮遭遇了和“萨达姆98”类似的海难事故,我们的船长、船
员该如何组织逃生工作,我们年轻体壮的男性乘客,会不会和同行的妇女儿童争夺逃生的
机会?历史固然不能虚拟,一旦真有这种不测,我还是很想知道我们的国民的具体表现。
前一篇:补考者优先录用的尴尬
后一篇:“死亡指标”焉能不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