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雪山小常识(2010答网友问12)

(2010-01-25 07:37:11)
标签:

新西兰

雪崩

低压槽

中纬度

山坡

相对温度

雪山

分类: 2010网友交流

温馨的清晨2010-01-23 18:52:45:

    新西兰的太阳真的很毒,在北京晒会儿太阳只觉得很热,在那儿皮肤很痛。我想在高山上再加上白雪的辐射皮肤应该更疼,不知道山上有风吗?夜里爬山是为了怕热吗?夜里爬山能看见吗?山上还能看见动物吗?在那么高的山上有什么稀奇的植物吗?到顶了之后怎么下来呀?
 
王石:
    新西兰位于南纬34~47度之间,中纬度的区间太阳光照并不特别强烈,所以紫外线强是因为空气纯净、无污染之故。
    山区地形复杂,始终风伴随。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夜间由山坡吹向谷地,前者称谷风,后者称为山风。随着海拔不断升高,不但温度降低,受海洋、高低压槽的影响,风的变化更趋复杂。某种角度,登高山的过程就是研究山区温度、风强度变化的过程,选择适合的天气登顶并安全下撤。
    一月是新西兰的夏季。在常年积雪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因夏季温度高,雪山经常发生雪崩。半夜登山就是选择相对温度较低的时间通过易发雪崩区,避免雪崩引起的山难。夜间攀登携带头灯,就像汽车夜行靠车灯一样。
    在雪线以上,白茫茫雪山偶尔能看到盘旋的飞禽,再可视觉到的生命就是人类自己了。
    登顶之后,一般来说,沿原路返回,也有沿不同路线下撤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