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丧钟为谁而鸣?(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十一)

(2009-12-16 11:03:06)
标签:

un环境署w.zj

hard

rain

鲍勃·迪伦

杂谈

丧钟为谁而鸣?(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十一)

 

丧钟为谁而鸣?(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十一)

丧钟为谁而鸣?(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十一)


丧钟为谁而鸣?(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十一)

    抵哥本哈根当晚,UN环境署W.SJ先生邀请中国企业家团参加第二天下午2点钟在国王新广场举行的纪录片《Hard Rain》的首发式。“Hard Rain”?硬雨、冰雹、大雨?

    呼应地球变暖的各色地球雕塑一座座,围绕不规则的国王新广场一周,吸引着游客、过路者。 天空阴沉,地面飘落着枯叶。间种梧桐树的中央位于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骑马铜像的克里斯钦五世国王的塑像,四周巴洛克风格建筑——这就是建于300年前的国王新广场。

    一座临建的白色帐篷屋前,一块略高地面的木隔板作为讲台,扩音话筒,临建屋墙上挂着两个平板电视屏。《Hard Rain》首发式现场。

    一位市政府官员致辞后,请上讲台的是联合国副秘书长施泰纳先生。面对新闻记者、应邀参加的大会来宾、好奇的路过者,身着深色大衣的联合国高官侃侃而谈,就像一位即兴发言的学者,没有维持秩序的警察,也没发现戴耳机的特工。最后请上发言的是纪录片的制作者,着便服的Mark先生。

    Mark先生讲述自己的一段特殊经历:在北非一次沙漠旅行中因饥渴濒临死亡,被贝都因部落救活,苏醒听到贝都因人用卡带机播放的音乐竟是鲍勃.迪伦的《大雨将至(A Hard Rain's A Gonna Fall)》。

简单却带着伤痛、隐喻风味的民谣:

    ……    

    我要在大雨降临之前回家去,

    我要走进最密的黑森林深处,

    那里人丁繁众,可都一贫如洗,

    那里毒弹充斥着他们的水域,

    那里山谷中的家园紧挨着潮湿肮脏的监狱,

    那里刽子手的面孔总是深藏不露,

    那里饥饿难耐,那里灵魂被弃,

    那里黑是惟一的颜色,

    那里无是惟一的数据。

    作者介绍,自此去过一百多个国家,按着这首民谣歌曲的每句歌词寻找相对应的拍摄每幅图片,并按着歌曲的节奏,编制成《大雨将至》纪录片。

    电视屏幕播放影片。

    ……

    这首鲍勃·迪伦写了近半个世纪的老歌歌词充满了隐喻,1962年1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被认为是冷战时期苏美两国进行的第一次直接的核对抗,这首歌被认为是暗讽导弹危机而作的。

    如今冷战结束,又面临气候变暖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而这首经历经半个世纪的老歌依旧适用于目前的大环境,联合国将这首歌作为此次大会的非官方主题曲,借此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随着镜头一一缓缓转换,鲍勃.迪伦带有磁性的嘶哑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各国领导人将齐聚哥本哈根,共同讨论气候问题,如果再不重视气候危机带来的破坏,那么鲍勃.迪伦歌曲中的“大雨”恐怕就不要落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