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位于温江的西南财大柳林校区。
应工商管理学院邀请,做“创业、创新、创意”的命题讲演。
此次活动是由冯佳安排的。20年前,还是西南财大老师的冯佳受聘万科、参与公司战略规划,是我的高级智囊,虽90年代后期独立创业,仍保持着友谊。
“从数字变化看万科。王总,请用数字来表述万科……”做为讲演的主持和客串,冯佳是这样开场白的。
王石:感谢冯佳老师出的题目。这使我想起2007年初我和郁总的一次对话。
郁总问我是否注意到2002年以来万科实现利润的数字关系?‘什么关系?’我问。‘02年3.8亿/03年5.4亿/04年8.7亿/05年13亿/06年21.5亿。主意到之间有一种数列的逻辑关系吗?’我一头雾水:‘什么数列关系?'郁总解释:‘从2004年开始,年利润约等于前两年利润之合,契合意大利中世纪数学家斐波纳契发现的菲波纳契数列:……2、3、5、8、13、21、34、55、89、144、233……
鹦鹉螺背面的优美螺旋结构就是这种数列的自然展开,万科的这几年的增长是巧合还是复合大自然的和谐发展规律呢?
冯佳老师的‘数字万科’使我想起这段对话。如果万科的利润增长复合菲波纳契数列,07年的利润就应该是05年和06年的利润之和13亿+21.5亿=34.5亿。而万科2007年实际利润是多少呢?48亿,比菲波纳契数列的34.5亿多出了14亿。按照自然的和谐增长之美,显然增长太快了。同学们,问题出在哪里呢?
注:意大利数学家列奥纳多·斐波纳契(1170-1240)在《算经》里提出了“兔子问题”:假定一对兔子每个月可以生一对兔子,而这新的一对兔子在出生后第二个月就开始生下另外一对兔子,这样一对兔子一年内能繁殖多少对兔子?
答案是一组非常特殊的数字:1,2,3,5,8,13,21,34,55,89,144,233……,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前两数之和。把它延续下去,就得到了一个数列。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发现,在这个数列前面增加了一个“1”,并称之为“斐波纳契数列”,其中的每个数字就是“斐波纳契数”。
斐波纳契数列最具有和谐之美的地方是,越往后,相邻两项的比值会无限趋向于黄金比率1.6180339887……
斐波纳契数列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都有直接的应用,为此,美国数学会从1960年代起出版了《斐波纳契数列》季刊,专门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