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检验自省能力的时候(面对巨灾之三)

(2008-02-01 18:02:51)
标签:

杂谈

     起飞了。

     舷窗外倾斜的大地白雪茫茫。

     身在北京还是长春?疑惑了。反应过来,虹桥机场上空,飞往深圳。

     还不适应江淮区域的雪景,时空错位。

     这场正在进行时的雪灾给人们思考:

     如何适应多变气候?

     洪水、台风、干旱,对南方来说并不陌生,政府各级都有对应部门,甚至对地震、战争都有应急预案,但没想到雪灾,修建的公路、桥梁未考虑雪灾因素。湖南境内的株洲到韶关路段之所以成为交通瓶颈,就是道路坡道设计过陡,冰雪路面车辆打滑所致。

     减少巨灾损失?

     30年前,中国北方城市唐山发生7.8级地震,24.3万多人遇难,城市重建、灾民安置和生活恢复的责任全部由政府承担下来。在市场经济的当今,勿庸置疑,政府仍在减灾中扮演举足轻重角色,但紧紧靠政府是不够的,灾害保险分担是转移风险、加强社会参与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充分国家,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中,30%能得到保险赔偿,而中国这个数据只有10%。

    面对挫折,善于学习

    新闻报道,各级领导关心灾情,亲临第一线。老王觉得:有条件,直升飞机视察较合适,凡到交通阻塞处亲民,反而为领导开道造成更大的阻塞,事与愿违。雪灾是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协调水平的检验;也是民众的心理承受力和适应能力的检验。现代化不仅是硬件的现代化,也需要软件、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