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势却来越强。
攀爬到3900米位置,乔木稀疏,顽强的灌木匍匐伸展,碎石坡陡峭起来,浑身汗浸浸。
仰望,山顶高高耸立的铁塔,海拔4096米的大理苍山电视塔。
回首,迷离洱海,依山傍水的大理古城。
沿着山脊翻过山梁下行,缓坡是金色的高原草甸、阴坡残雪。
继续下行到达宿营地-洗马潭。
潭边竖立一块石碑,上书写:洗马潭。据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入侵大理国时曾在此宿营而得名。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但眼前的小小高山湖泊在科学上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苍山的小型湖泊是古老冰川活动留下的遗迹。1937年,奥地利学者魏斯曼来到苍山,他发现这里的冰川遗迹丰富多样,是第四纪末次冰期冰川活动的典范地区。为此他提出了“大理冰期”地质命名,并被国际所公认。
第四纪大冰期的全球性冰川活动约从距今200万年前开始直到现在,是地质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在这次大冰期中,气候变动很大,冰川有多次进退,分别被称为冰期和间冰期。第四纪大冰期比以前的冰期持续时间要短,现在的气候也比历史上很多时期要寒冷,因此第四纪大冰期并未结束。
在中国,这一时期出现了鄱阳亚冰期(137—150万年前)、大姑亚冰期(105—120万年前)、庐山亚冰期(20—32万年前)与大理亚冰期(1—11万年前)4个亚冰期。
一直到1.
65万年前,全球的冰川开始融化,大约在1万年前大理亚冰期消退,北半球各大陆的气候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基本上形成为现代气候的特点。但是第四纪大冰期并未结束,一般认为现在的地球正处于间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使地球上的面貌大为改观,但并未造成大规模的集群灭绝,物种可以退却到少数“避难所”中得以生存。东亚和美国东部都是这样的“避难所”,保存了比较多的古老物种,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阻碍了物种的南迁,因此欧洲的物种比中国要少得多。第四纪末有很多大型哺乳动物在地球上消失,现在很多学者相信,它们的灭绝不是冰期的结果而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现在,地球仍处于第四纪大冰期中的亚冰期与间冰期之间。一旦地球又进入大冰期,那现在的温室气体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缺乏能源的人类将面临死亡的威胁。与温室效应造成的沿海城市被淹相比,这是比魔鬼还凶恶的死神。
在洗马潭一侧一片草甸上安营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