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2晨,难得城市蓝天。
驱车海淀清华校园。
海螺行动Ⅱ圆满结束新闻发布会致辞:
彼得霍尔爵士、毛其智教授 、倪嘉伦博士、女士们、先生们:
2005年初,我曾专门去英国考察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其中格拉斯哥的“阳光城市花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它是100多年前一个肥皂厂的企业主利文为他的工人修建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工人的居住环境,使其更安心地做好工作。今天这个小区还在,并发展成了一个高尚住宅区;而这个肥皂厂规模也变得很大了,现在叫:联合利华。
联合利华的故事给了我两个启发:一、在财富贫富悬殊的社会急剧转型期,有能力的企业应该先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二、所有的利己行为,都要以利他行为为基础,而利他的行为终归是利己的。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万科的能力越来越大,这意味着责任也越来越大,这不仅通过财务报表和股东收益反映,也应该体现在承担社会责任上。
2005年10月份,万科举办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解决方案征集”,也就是第一届海螺行动。那时万科还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但是我们知道,必须先去研究,先去了解,要去做些事情。我组了一个队伍,带领公司的建筑师、我们合作伙伴设计院的建筑师,一起去了福建考察围屋,回来以后就有了在广州的“万汇楼”,这是万科真的去“做”的一个项目,明年中就可以接受入住了。但是这只是一个实验,这样的模式能推广吗?能持久而且良好的运作吗?没有经验。
我想到了英国那个肥皂厂。
刚巧,英国总领事馆文化处也在寻找“社会创新”项目的合作伙伴,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单打独斗”变成了“得道多助”,这不仅是海螺的一个突破,更体现了海螺的本意——呼唤更多社会力量来共同关注与推动。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活动一直以来的指导单位 --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在把关第二届海螺行动方向的时候,去掉了一个“中”字,这就把海螺关注的领域聚焦到了“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使得海螺的视角更加清晰。
本届海螺行动历时一年的筹备和半年的执行,最终的成果,就是我手里的这《双城笔记》。我很喜欢这个名字,有点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的意思。这本书很厚,字也不大,可见低收入人群的住宅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们办几次海螺行动、写几篇论文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必须以更理性、也更智慧的方式持续推进。
无论对英国还是中国,社会问题都不可能迅速解决,更何况社会问题还在不断发展和演变。昨天的论坛上,学者们在“混合居住”、“社区的可持续性”以及“住房保障的利益相关者”三个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也注意到英国在住房保障政策上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保障住房建设和供应主体的多元化、融资体系结构丰富、产品类型不拘一格。虽然我只是一个发展商不是政府,但是核心思路:住房的整体可负担性和社区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有责任的发展商应该考虑的。
作为万科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之一,万科将继续通过“海螺行动”这个项目平台,深化对英国的研究以及继续其他国家在社会住房领域的研究。希望能继续与英国方面合作,有计划地拓展我们比较研究的地域和国家,将引入更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思维,为时代安居出谋尽力。
最后,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英国文化处,感谢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指导和支持。感谢所有专家、学者。当然还有三位体验者和所有工作人员。
希望大家给我们更多更好的想法和建议,共同参与海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