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川和“新陈代谢运动”(东瀛匆匆二)

(2007-08-04 22:57:30)
标签:

人文/历史

黑川和“新陈代谢运动”(东瀛匆匆二)黑川和“新陈代谢运动”(东瀛匆匆二)黑川和“新陈代谢运动”(东瀛匆匆二)黑川和“新陈代谢运动”(东瀛匆匆二)黑川和“新陈代谢运动”(东瀛匆匆二)黑川和“新陈代谢运动”(东瀛匆匆二) 

     结束会谈11点钟。

     步出写字楼,街对面就是黑川设计的舱体楼。有半个小时空闲何不参观一下?

    这座舱体楼正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穿过人行天桥,推门走进舱体工公寓。接待台没有人,静悄悄的。台面上放着一张卡片,上面注明:巡视不在,请稍等。

    等待五分钟,仍不见人影,怏怏离去。

    楼体贴近马路,仰望舱体楼,错落叠加的混凝土长方匣子,匣子上开有圆窗,似科幻片中的空中住宅。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新陈代谢运动”代表人物、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了“中银舱体楼”。

    舱体楼实由两幢分别为11 层和 13层的钢筋混凝土大楼组成。中心为两个包括电梯间和楼梯间、各种管道的核心筒。黑川纪章用140个规则长方舱体悬挂在这两个筒体上。舱体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核心筒上。每个舱体的尺寸为2.5乘4米。舱体里,配有浴厕、家具、电视计、电脑、音响设备等,没有一寸多余的空间。黑川先生新陈代谢的解决方法是:随着时间的变迁,插入核心筒的居住舱体可以随时更换。自“中银舱体楼“建成后引起建筑界强烈反响,但却没有再诞生第二栋类似的建筑。由于该建筑物体现了“新陈代谢运动”的完美表达,而长期受到赞赏。

    三十多年过去了,理论上可以更换的舱体没有更换过,却因为业主对建筑物的抗地震能力的担心和土地使用率低等原因,决定拆除重建。新的建筑物即使不增加层高,就可以增加楼层面积60%。

    面对舱体楼将被拆除危运,黑川纪章提出一个折衷方案。他提出去掉每一个居住舱体,用新的居住单位代替,让基础大楼保持不变。包括日本建筑师协会在内的4个主要的建筑团体都支持这个方案。但这幢建筑物的业主委员会却不感兴趣。

    这栋建筑还能维持多久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