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在何处?(瑞士之旅三)

(2007-07-13 09:21:46)
路在何处?(瑞士之旅三)路在何处?(瑞士之旅三)路在何处?(瑞士之旅三)路在何处?(瑞士之旅三) 顶峰的面积很小,没能聚拢合影。

     风呼啸,云雾疾驰,温度却不是很低,并不觉得很冷。

    11:45分下撤。

    雪岩混合山脊如刃,狭窄处15~20厘米,两边数百米陡峭雪壁,一步一步,坚定的往前挪动,稍不慎后果不堪。

    下到一块5米高的陡峭岩壁,按照向导的指引,先面对悬空岩壁,双脚根的冰爪踩着凸凹处,身子往下沉,双臂撑着身体,稳住,一个鹞子翻身,双手抓住固定的保护绳,冰爪前刃顶住岩壁,顺势滑到下面的岩石上。穿越山脊需要攀岩的动作,手脚并用。

    大概是登顶过程体验了走刃脊的艰难和瞬间的恐惧,下撤的脚步和全身协调动作自然了许多。 此时深刻体会:阿尔卑斯山脉不是很高,却更需要攀岩技巧。

    雪花飘着,默默的下撤。彼此结组在一根绳上,互相配合着,后面的队员将绳索绕过凸显岩石,一旦前面探路的队员滑坠,绳索在岩石产生的阻力将容易制止下滑,否则后面的队员就会被一起拽下去。前面队员穿过危险区,用同样方法保护后面的队员通过,攀登术语叫“交替保护”。

    照相机乖乖塞在背包里,即使傻瓜机也不敢拿出来,最艰险精彩的过程没有记录。

    一鼓作气,连续翻了三个山头。一块缓雪坡上休息。 冰镐插在雪里做固定,安全带上的铁索套上。放下背包,掏出水壶、巧克力营养棒互相传递。

    云缝裂开,阳光洒了过来,四周明晃晃的。 此时时间:12:28。

    五分钟休息,继续下撤。

    一晚低温形成的雪壳开始软化,行走深一脚浅一脚,很吃力。踩到深处,雪埋到大腿根,左晃右晃拔出来,大口喘粗气……

     铅色云层堆积,太阳又躲了起来,雾漫漫,能见度低了下来。

     风雪掩盖了上山的脚印。

    没有任何参照物, 路在何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