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深圳晴/京城晴、霾
09:40国航,飞行2小时50分,12:30抵京;高速路进午餐:金枪鱼三明治、热奶茶。
会议14:30开始,持续三个半小时,18点结束,驱车直奔机场,19:45南航返深圳。
飞行途中:卫生间出来,空姐递过擦手毛巾,又递过杂志,指着翻开的扉页:“王总有写你的文章。”
哦,接过杂志,是最近一期的中文版《财富》。
返回座位翻看,封面专题:中国25位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老王同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列为80年代的老一代企业家。还不到60嘛,怎么变成老一代了?
翻到一页专题介绍印度电信移动巨子苏迪.米塔尔创建巴帝电信的故事。引人入胜!之所以感兴趣不是靠2000美金的传奇创业传奇故事,而是其创造的“业务外包”商业模型。
晚餐时间,选了咖喱牛柳配米饭。
边吃边阅读,受益非浅。
阅读笔记:
2003年在印度使用移动电话的人数迅速蹿升,米塔尔的巴帝电信仅仅处于微弱领先地位。如何巩固领先地位?三年后,巴帝电信的无线用户数已经过了3,000万的,利润持续增长,而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却仍然亏损严重。
米塔尔是如何应对飞速增长带来的管理挑战的呢?他采用了一种典型的印度式解决方法──外包,但进行逆向运作,脱手网络事务。
2004年,米塔尔将电话网络运营业务移交给瑞典爱立信、德国西门子以及芬兰的诺基亚。这笔交易意味著巴帝公司再也不用操心购买和维护设备的问题。同年,米塔尔还同IBM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10年、价值7.5亿美元的合同,将公司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外包,其中包括账单管理业务、客户账户管理,甚至于公司内部网的运作。
解放巴帝公司,使其能够专心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业务──营销,为客户设计新型服务,以及寻找新的商机。印度自摆脱了英国的殖民主义统治以后,一直对外界干预本国经济持极度怀疑的态度。印度国旗带有手动织布机的图案并非偶然,它象征著甘地偏爱能减轻印度对外依赖性的技术,即便这样会降低效率。相比米塔尔的作法非比寻常,值得中国企业家借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