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国主义分子同服役军人有本质不同啊

(2007-03-27 01:24:52)

    大阪第四师团成立于1888年,是日军中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配备装备一流,堪称日军“精锐”。
    1937年,第四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序列。1939年,苏联与日本在中蒙的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第二、第四师团奉命增援前线。第二师团接到命令强行军4天赶到诺门坎,当天投入战斗。第四师团的出动令虽然下达,却迟迟不动,原因是师团的疾病患者突增,五花八门的原因要求留守。勉强组织好的部队向前线出发,第二师团四天的路程,第四师团走了八天,而且大量掉队,部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
    第四师团不能打仗的消息不胫而走。同日军作战的中国军队一听说对手是“大阪师团”,往往士气大增,抢着和和第四师团交战。第四师团接连吃败仗,甚至牵连友军,以至友邻部队向日军司令部补抱怨:“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打赢的的仗,也会打输……”第四师团成为日军的“丧门星”,哪个军都都不要它,大本营只好将其改为直辖部队。1942年,第四师团被调到菲律宾。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第四师团正在泰国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肯接受战败命运的日军部队不同,第四师团的投降与回国进行的异常顺利。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四师团官兵出现在日本港口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回国后第二天,就有官兵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
    对于第四师团的特殊现象,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认为,这是大阪的独特文化造成的。大阪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几百年来不断和大名斗志斗勇、讨价还价。天皇在大阪人心中的地位与其他地方大不一样。虽然二战中,出身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的蛊惑,却不会急着去“为天皇而死”。看待上级的命令,出身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讨价还价”,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
    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日军第一窝囊师团》里做了一段小结:“如果日本部队都像第四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也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吧……”
    有意思的是,这支著名的“弱旅”在战后竟保留了自己的番号,直到几天,日本陆军中仍编有第四师团这支部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