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雾、阴霾
北京
《玄奘之路》先头部队驾驶越野车出发。
62
大雾弥漫,
京石高速路河北段封路。
大量机动车辆阻塞在琉璃河出口,寸步难行。
外形硬朗,图案艳丽的陆风越野车格外耀眼。
63
雾散,高速路开通。
64
穿越华北平原。
65
过黄河公路桥。
66
晚9点抵达洛阳。
67
10月13日
洛阳玄奘故里寻根。
凤凰谷陈河村。
68
考察队员立"玄奘故里"纪念碑,
碑上冯其庸老先生书法“玄奘之路”。
69
陈家大院。
一口古井,开凿于北齐年间,经数十代陈氏后人传承,水质仍清澈透碧、甘甜宜人。
玄奘自幼饮此井水长大,故此井被誉为“惠泉”。
队员扫祭玄奘故居,表达对先贤的景仰。
70
玄奘生于公元600年、属相为猴,5岁丧母,10岁丧父。陈氏家族信仰佛教,这对幼小的玄奘影响很大,13岁洛阳净土寺出家。出家后六年间,一直未离开过洛阳,“父母之邑”生活、学习了十九年。
71
下午、坐落洛阳东郊白马寺。
领受《四十二章经》和《道德经》仪式。
这两部经书将被护送至印度,在印度玄奘纪念堂落成仪式上作为国礼赠送印方。
《四十二章经》是历史上首部从印度翻译和传播到中国的佛经;
《道德经》是首部被翻译到印度的中国文化经典,其翻译就是玄奘在印度期间完成的。
72
《周书异记》,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派遣蔡揞等十八人,到天竺(印度)求佛法,三年时间,终于在永平十年请得佛经和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梵僧回洛阳,由汉明帝恭敬地请入鸿胪寺以示尊重。
"寺"原来是皇朝中央衙门。鸿胪寺相当于现今的外交部。两位梵僧便在鸿胪寺开始翻译佛经,首先翻译了《四十二章经》。明帝令新建洛阳白马寺,“白马”命名是因为印度驮来经典的是白马,而鸿胪寺的"寺"字亦保留下来以示对外来和尚的尊敬。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也算是史载第个一西天取经的故事吧。
300年之后(东晋隆安三年),65岁高龄的法显、慧景、道整、慧应、慧嵬五人自长安出发往天竺取经,历时13年,游历31国,往返途中,历尽艰险。励志求法的精神,震撼了佛林僧众,留下杰作《佛国记》。又过了280年,玄奘出生,开始了一段最为精彩的西天取经故事。
73
媒体当天播发新闻稿:王石、冯其庸、周国平等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参加了重走"玄奘之路"启动活动。
74
北京、中国证监会大厦
王石在参加万科定向募集RMB42亿资金发审会。分身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