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危险的瞬间(西行漫记之三十二)

(2006-11-21 10:31:48)
 
   “玄奘之路”途中遇到的最危险的是什么?
 
    这是一次精心准备、周密安排的活动,应该说是活动的危险性降低到最低点。但一路有可能随时发生意外。首先是车队本身。国内段十二辆陆风吉普,进入中亚后缩减到六辆,但搞职业搞驾驶、有丰富野外驾驶经验的的只来新成老师,许多驾驶都是新手。从一个长途跋涉一万两千公里的车队来讲是危险的、潜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行车的危险是穿过阿富汗之后进入巴基斯坦,因为是左方向行驶,同国内的行驶规则是相反的,尤其到了印度,路面很复杂,单行路上,前面突然一头牛或者一辆车迎面而来,这是非常危险的,交通事随时会发生。昨天最后一程650公里,一路没有休息走了14个小时,始终悬着着一颗心。三部车安全到了加尔各答,六个驾驶员互相击掌庆祝安全抵达。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讲,这一个多月以来,真正吃饭最香的是今天早上,因为全车队,包括我曾驾驶的2号、5号车安全抵达终点。
   我的体会,行程中遇到最大考验用“危险”的字眼不是很准确,应该说最大的难题是“为难”。在乌兹别克铁尔梅兹,车队在“过”还是“不过”阿富汗的决策上面临困难选择,有点像哈布雷特说的“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我当时无意之中照了向东和晁阳两个人商量此事的照片,一脸愁眉,真是愁眉苦脸。
   出于安全考虑,北京方面已经明确不能穿过阿富汗。对于北京的明确指示,车队有三个方案:第一方案是大队人马全部撤回国,经乌鲁木齐飞伊斯兰堡,跳过阿富汗,之后没有自驾这么一说了;第二方案:六辆车的驾驶员驾车通过阿富汗,大队人马改道飞机路线,伊斯兰堡回合,部分执行北京的指示;第三方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按原计划全部人马通过,快速通过。部分人过、部分人撤,第三是看有没有可能全部人马都过。这就涉及到两个难题:“抗旨”和万一在阿富汗境内发生意外怎么办?决策者向东承担了很大的危险。
    进入阿富汗,车队有被袭击的风险,但个人感觉,风险来自保护车队的卫阿富汗武装卫队,斜扛着抢,架着机枪,地方民团,荷枪实弹,万一抢走火,打中哪个队员走火那才冤呢,好在还夜色抵达喀布尔。
    安顿的宾馆建在在半山,三道铁栅栏武装警卫,可谓戒备森严。第二天清晨,俯瞰谷地中的喀布尔笼罩在灰雾中。发现山头平台上一面红旗,是北京青年报的李晨,趁着晨光展示北青报社旗。嚯,不怕挨枪子儿啊?正要劝李晨赶快离开,李晨却笑着对我说:“王总,咱们一块展示青年报的社旗,好吗?”随时可能挨枪子啊!既然小李要求了,硬着头皮,同李晨一起展示红旗。一印象中,这是最“危险”的瞬间,^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