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穹顶镶嵌宝石兰釉瓦贴面,阳光下泛着蓝光,流光溢彩,极为华丽。
正门进入陵园,绿树成荫。
围墙上残留的拼贴的彩色瓷砖抗拒着时间的侵蚀,仍令游客心动的明快色泽。进入陵寝。传成罗马风格的的穹隆结构显得陵寝内部空间高阔、舒朗,只是结构上没有侧窗,必须借助人工光源。也许担心打扰先人安眠,灯光照度有限。即使如此,四周镶嵌着玛瑙方砖仍令人感到堂皇、精致、雅典。木雕刻,彩砖、金饰、壁装饰图案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和谐完美。令人赞叹的伊斯兰建筑。
灵堂里安放着9座石棺椁,中间的一座黑色,其余围绕着八具白色。
而陵墓管理者却告知:九座棺椁的下面是地墓室,真正的棺椁则摆放在地下的墓室中,只能安排四个人进入。两位学者和老王、冯仑被推举出来,跟着引导者,侧门走出灵堂,从一条狭窄的通道拾级而下进入了地下墓室。这里的人工光线更暗,勉强分辨棺椁,其摆放位置同地上象征棺椁一致,安葬着帖木尔、帖木尔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兀鲁伯的两个儿子、帖木尔的宗教老师和一个未查明姓氏者。引导员略带神秘的口吻,认真的介绍:“1941年苏联考古学家曾开棺验证,开馆的当天爆发了德军入侵苏联;1945年,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举行了封棺仪式,也就在第二天,法西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信不信由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