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91/IMG_0000.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91/IMG_0002.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91/IMG_0003.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91/IMG_0004.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91/IMG_0005.jpg
http://www.vankeweekly.com/images/wangshi/491/IMG_0006.jpg
抵C嘎查已近下午4点钟。
这是绿洲边缘的一个农业村,村民祖辈来自甘肃民勤。
打谷场上堆放着刚收获的玉米梆子。
几位忙活着的农人正在从一辆农夫车上卸玉米,秋收的季节。
阿拉善生态协会在C嘎查协助村民开展的项目是种植棉花。
“以前这里从来没有种植过棉花。第一年试种了300亩,”村委的房间里,项目主任介绍,“一些农户看到种棉花也跟着尝试,架起来700多亩。每亩浇水量比种玉米节约用水50%,第一次没有经验,还浇多了,明年预计可以节约用水60%;这棉花一种上,已经有两家投资者在村子建立棉花加工点,直接到棉田收购棉花。今年这700亩棉花预计每亩纯收入1000元,而玉米每亩的纯收入也就是300元左右,而且还不好卖。”
介绍完项目,主人杀西瓜招待。
棉花地就在村头,矮杆,绽放的棉桃,放眼一片白色,面地的四周被焦黄色玉米地包围着,形成鲜明的反差。
离开C嘎查时夕阳西斜。
途中D秘书长继续介绍:“协会要求进行的项目成果不仅要定性,还要要量化,阿拉善的项目量化指标要到07年才能评估出来,但C嘎查今年就可以出来了。”
前一篇:道路与梦想之三
后一篇:雅加达神雕侠侣(赤道热气旋之一)